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1.1 监测网络质量需要流量分析 | 第13-14页 |
1.1.2 网络安全响应需要流量分析 | 第14页 |
1.1.3 应对DoS攻击需要流量分析 | 第14-15页 |
1.1.4 网络行为管控需要流量分析 | 第15-16页 |
1.1.5 网络架构优化需要流量分析 | 第16-17页 |
1.2 网络流量分析方法与技术挑战 | 第17-20页 |
1.2.1 基于网络监测协议的流量监测分析 | 第17-18页 |
1.2.2 基于网络包采集的网络流量分析 | 第18页 |
1.2.3 本文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 | 第18-20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1 高速网络数据采集技术 | 第20页 |
1.3.2 面向会话的TCP流重组技术 | 第20页 |
1.3.3 深度协议检测和协议会话关联技术 | 第20-21页 |
1.3.4 可扩展的网络流量识别模型 | 第21页 |
1.4 全文组织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网络流量分析技术与相关研究工作 | 第23-32页 |
2.1 高速网络信息采集技术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2.1.1 基于SNMP的流量统计信息采集技术 | 第23页 |
2.1.2 基于NetFlow的流量统计信息采集技术 | 第23-24页 |
2.1.3 基于sFlow的流量统计信息采集技术 | 第24页 |
2.1.4 基于libpcap的网络数据包采集技术 | 第24页 |
2.1.5 基于PF_RING的网络数据包采集技术 | 第24-25页 |
2.1.6 基于DPDK的高速网络数据包采集技术 | 第25页 |
2.2 网络流量分析技术相关研究 | 第25-28页 |
2.2.1 基于端口的流量分析技术 | 第25-26页 |
2.2.2 基于净荷特征识别的DPI流量分析技术 | 第26-27页 |
2.2.3 基于流量统计特征的DFI深度流检测技术 | 第27页 |
2.2.4 基于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的流量分析技术 | 第27-28页 |
2.2.5 基于深度协议检测和协议会话关联的流量分析技术 | 第28页 |
2.3 网络流量分析常用工具技术现状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ONFA网络流量分析系统设计 | 第32-41页 |
3.1 ONFA网络流量分析系统设计目标和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3.1.1 ONFA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目标 | 第32-33页 |
3.1.2 ONFA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3.2 ONFA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4-35页 |
3.3 万兆网络DPDK网络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35-36页 |
3.4 TCP并发会话在线重组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3.5 深度协议检测和协议会话关联模块设计 | 第37-39页 |
3.6 信息存储与检索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ONFA网络流量分析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 第41-53页 |
4.1 DPDK网络包采集技术 | 第41页 |
4.2 大规模TCP并发会话在线重组技术 | 第41-43页 |
4.2.1 基于分治的多线程哈希索引链表无锁并发算法 | 第41-42页 |
4.2.2 基于多流缓冲整序的会话按需重组算法 | 第42-43页 |
4.3 深度协议检测与协议交互会话关联技术实现 | 第43-52页 |
4.3.1 “包-流-会话”三层交互深度协议检测与协议会话关联技术 | 第43-45页 |
4.3.2 HTTP、HTTP代理协议检测技术 | 第45-46页 |
4.3.3 FTP协议检测技术 | 第46-47页 |
4.3.4 TFTP协议检测技术 | 第47-48页 |
4.3.5 Telnet协议检测技术 | 第48-49页 |
4.3.6 SSL协议检测技术 | 第49页 |
4.3.7 SMTP协议检测技术 | 第49-50页 |
4.3.8 POP3协议检测技术 | 第50-51页 |
4.3.9 PPTP协议检测技术 | 第51页 |
4.3.10 L2TP协议检测技术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实验分析与验证 | 第53-64页 |
5.1 基于DPDK采集技术与PF_RING、libpcap抓包效果对比分析 | 第53页 |
5.2 大规模TCP并发会话在线重组技术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5.3 ONFA系统网络流量分析检测结果及与同类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54-63页 |
5.3.1 深度协议检测分析结果与基于端口、DPI的分析结果对比 | 第54-56页 |
5.3.2 ONFA系统对HTTP流量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5.3.3 ONFA系统对HTTPProxy流量分析结果 | 第57页 |
5.3.4 ONFA系统对FTP流量分析结果 | 第57-58页 |
5.3.5 ONFA系统对TFTP流量分析结果 | 第58-59页 |
5.3.6 ONFA系统对Telnet流量分析结果 | 第59页 |
5.3.7 ONFA系统对SSL流量分析结果 | 第59-60页 |
5.3.8 ONFA系统对SMTP流量分析结果 | 第60-61页 |
5.3.9 ONFA系统对POP3流量分析结果 | 第61-62页 |
5.3.10 ONFA系统对L2TP流量分析结果 | 第62页 |
5.3.11 ONFA系统对非标准端口数据的检测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总结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附录A 优化的高速bobhash哈希函数 | 第74-75页 |
附录B DPDK网络包采集主体代码实现 | 第75-77页 |
附录C 协议深度检测的虚基类定义 | 第77-78页 |
附录D HTTP、HTTPProxy协议分析代码 | 第78-80页 |
附录E FTP协议分析代码 | 第80-81页 |
附录F SSL协议分析代码 | 第81-82页 |
附录G SMTP协议分析代码 | 第82-83页 |
附录H PPTP协议分析代码 | 第83-84页 |
附录I L2TP协议分析代码 | 第84-86页 |
附录J 缩略词说明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