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第15-17页 |
1.2 星载DCS的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1.3 海空目标监视与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 第24-2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星载DCS体制设计 | 第27-41页 |
2.1 物理层 | 第27-35页 |
2.1.1 频段选择 | 第27页 |
2.1.2 调制方式 | 第27-32页 |
2.1.2.1 GMSK调制 | 第27-29页 |
2.1.2.2 DQPSK调制 | 第29-31页 |
2.1.2.3 DS-GMSK调制 | 第31-32页 |
2.1.3 多址接入方式 | 第32-34页 |
2.1.4 物理层编码 | 第34-35页 |
2.2 链路层 | 第35-37页 |
2.2.1 媒体接入控制层(MAC) | 第35-36页 |
2.2.2 数据链路服务层(DLS) | 第36-37页 |
2.2.2.1 链路激活和复原 | 第36页 |
2.2.2.2 数据传输 | 第36-37页 |
2.2.3 链路管理实体(LME) | 第37页 |
2.3 网络层 | 第37-38页 |
2.4 传输层 | 第38-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区域监测的DCS星座总体设计与优化 | 第41-67页 |
3.1 DCS卫星覆盖分析 | 第41-49页 |
3.1.1 DCS卫星覆盖性能指标 | 第41-43页 |
3.1.1.1 空间覆盖性能 | 第42页 |
3.1.1.2 时间覆盖性能 | 第42-43页 |
3.1.2 卫星对地覆盖分析 | 第43-47页 |
3.1.2.1 DCS卫星对地有效覆盖范围分析 | 第43-46页 |
3.1.2.2 计算星下点轨迹 | 第46-47页 |
3.1.3 监测区域建模 | 第47-49页 |
3.2 DCS卫星星座参数设计与分析 | 第49-57页 |
3.2.1 任务需求 | 第50页 |
3.2.2 轨道类型分析 | 第50-52页 |
3.2.3 轨道高度对监测区域覆盖性能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3.2.4 轨道倾角对监测区域覆盖性能影响 | 第53-55页 |
3.2.5 升交点赤经对监测区域性能影响 | 第55-57页 |
3.3 基于遗传算法的DCS星座设计与优化 | 第57-66页 |
3.3.1 区域覆盖DCS星座设计 | 第57-59页 |
3.3.2 优化变量、目标及约束条件的设计 | 第59-60页 |
3.3.3 基于多目标特性的嵌套优化自适应遗传算法设计 | 第60-62页 |
3.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2-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星载DCS载荷关键技术研究 | 第67-83页 |
4.1 星载DCS一体化载荷设计 | 第67-69页 |
4.2 射频前端设计 | 第69-73页 |
4.2.1 检测有效位设定 | 第70页 |
4.2.2 频率划分 | 第70-73页 |
4.3 多子信道化并行解调设计 | 第73-80页 |
4.3.1 短报文信号处理 | 第73-76页 |
4.3.2 长报文信号处理 | 第76-77页 |
4.3.3 PPM信号处理 | 第77-80页 |
4.3.4 遥控指令发射 | 第80页 |
4.4 ARM接口处理部分及硬件实物 | 第80-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DCS地面站软件设计及实验验证 | 第83-91页 |
5.1 DCS数据解码 | 第83-84页 |
5.2 地面站软件功能 | 第84-87页 |
5.3 地面演示实验 | 第87-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束语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