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         1.1.2 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3D打印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的简介 | 第12-14页 | 
|         1.2.1 3D打印技术简介 | 第12-14页 | 
|         1.2.2 三维重建技术简介 | 第14页 | 
|     1.3 3D打印技术与三维重建技术在人工骨方向上的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         1.3.1 国外3D打印技术与三维重建技术在人工骨方向上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3.2 国内3D打印技术与三维重建技术在人工骨方向上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第2章 人工骨3D打印机结构设计 | 第23-37页 | 
|     2.1 面向人工骨3D打印机的总体方案 | 第23-24页 | 
|     2.2 Delta结构设计 | 第24-29页 | 
|         2.2.1 Delta机构选型 | 第24-25页 | 
|         2.2.2 静平台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         2.2.3 主动臂结构设计 | 第26-27页 | 
|         2.2.4 从动杆结构设计 | 第27页 | 
|         2.2.5 齿轮减速器结构设计 | 第27-28页 | 
|         2.2.6 Delta机构总体设计 | 第28-29页 | 
|     2.3 3D打印打印机喷头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     2.4 工作平台结构设计 | 第30-34页 | 
|         2.4.1 工作平台调平机构结构设计 | 第30-31页 | 
|         2.4.2 工作平台升降机构结构设计 | 第31-32页 | 
|         2.4.3 3D打印系统成形室设计 | 第32-33页 | 
|         2.4.4 工作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 第33-34页 | 
|     2.5 箱体结构设计 | 第34-35页 | 
|     2.6 面向人工骨的3D打印机总体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Delta机构运动学分析及控制系统设计 | 第37-56页 | 
|     3.1 运动学逆解推导 | 第37-45页 | 
|         3.1.1 坐标系建立 | 第37-38页 | 
|         3.1.2 位置逆解分析 | 第38-42页 | 
|         3.1.3 工作空间分析 | 第42-43页 | 
|         3.1.4 基于Matlab的Delta机构运动空间仿真 | 第43-45页 | 
|     3.2 总体方案 | 第45-47页 | 
|         3.2.1 测控系统的系统组成 | 第45-46页 | 
|         3.2.2 测控系统总体方案 | 第46-47页 | 
|     3.3 测控系统硬件设计 | 第47-54页 | 
|         3.3.1 工控机 | 第47-48页 | 
|         3.3.2 运动控制卡 | 第48-49页 | 
|         3.3.3 驱动器 | 第49页 | 
|         3.3.4 步进电机 | 第49-50页 | 
|         3.3.5 零位开关 | 第50-51页 | 
|         3.3.6 信号调理模块 | 第51-52页 | 
|         3.3.7 数据采集卡 | 第52-53页 | 
|         3.3.8 传感器的选型 | 第53-54页 | 
|     3.5 硬件接线图 | 第54-55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4章 基于CT图片的骨三维重建方法的研究 | 第56-73页 | 
|     4.1 骨体渲染与初始蒙版建立 | 第56-63页 | 
|         4.1.1 CT数据的导入 | 第56-58页 | 
|         4.1.2 体渲染 | 第58-59页 | 
|         4.1.3 CT值分布 | 第59-60页 | 
|         4.1.4 初始蒙版的建立 | 第60-63页 | 
|     4.2 蒙版预处理 | 第63-68页 | 
|         4.2.1 初始蒙版的整体像素填充处理 | 第63-64页 | 
|         4.2.2 蒙版的几何运算 | 第64-67页 | 
|         4.2.3 蒙版图填充处理 | 第67-68页 | 
|     4.3 骨三维重建 | 第68-72页 | 
|         4.3.1 不同等级的重建 | 第68-7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5章 目标骨骼分离与骨折虚拟复位方法研究 | 第73-96页 | 
|     5.1 在二维图像上对目标骨骼的分离提取方法及模型处理 | 第73-80页 | 
|         5.1.1 使用区域增长进行模型分割 | 第73-75页 | 
|         5.1.2 修复重建模型的像素缺失表面 | 第75-78页 | 
|         5.1.3 解决重建模型的表面粗糙问题 | 第78-80页 | 
|     5.2 在三维模型上分离目标骨骼的方法研究 | 第80-83页 | 
|         5.2.1 三维蒙版编辑 | 第80-82页 | 
|         5.2.2 基于三维蒙版编辑的目标骨骼提取法研究 | 第82-83页 | 
|     5.3 针对粉碎性骨折复位的实验 | 第83-90页 | 
|         5.3.1 三维重建粉碎性骨折患者的骨折模型 | 第83-85页 | 
|         5.3.2 目标骨骼模型提取法在建立骨折患者骨三维模型中的应用 | 第85-86页 | 
|         5.3.3 平移旋转法虚拟复位骨折模型 | 第86-89页 | 
|         5.3.4 点对点的半拟合骨折虚拟复位 | 第89-90页 | 
|     5.4 重建虚拟骨片的方法研究 | 第90-95页 | 
|         5.4.1 三维重建骨缺损模型 | 第90-92页 | 
|         5.4.2 基于MATIC的虚拟骨片建立 | 第92-93页 | 
|         5.4.3 建立骨缺损部位的破损轮廓线 | 第93页 | 
|         5.4.4 建立骨缺损部位的空间轮廓线 | 第93-94页 | 
|         5.4.5 建立虚拟骨片 | 第94-95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结论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