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3页 |
1.2 TiO_2光催化研究 | 第13-22页 |
1.2.1 TiO_2的结构 | 第14-15页 |
1.2.2 TiO_2光催化机制 | 第15-16页 |
1.2.3 TiO_2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2.3.1 水热法 | 第16页 |
1.2.3.2 溶剂法 | 第16-17页 |
1.2.3.3 溶胶-凝胶法 | 第17页 |
1.2.3.4 化学沉淀法 | 第17页 |
1.2.3.5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7页 |
1.2.4 提高TiO_2催化活性的方法 | 第17-20页 |
1.2.4.1 金属离子掺杂 | 第18页 |
1.2.4.2 非金属元素掺杂 | 第18页 |
1.2.4.3 TiO_2半导体复合 | 第18-19页 |
1.2.4.4 染料敏化 | 第19页 |
1.2.4.5 贵金属沉积 | 第19-20页 |
1.2.4.6 采用有机物吸附剂 | 第20页 |
1.2.5 TiO_2催化剂的应用 | 第20-22页 |
1.2.5.1 污水处理 | 第20-21页 |
1.2.5.2 空气净化 | 第21页 |
1.2.5.3 卫生抗菌 | 第21页 |
1.2.5.4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第21页 |
1.2.5.5 水解制氢 | 第21-22页 |
1.3 二氧化钛Fe~(3+)掺杂研究 | 第22-25页 |
1.3.1 二氧化钛金属离子掺杂 | 第22-23页 |
1.3.2 Fe~(3+)掺杂原理 | 第23页 |
1.3.3 Fe~(3+)离子掺杂方法 | 第23-24页 |
1.3.4 Fe~(3+)掺杂二氧化钛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4 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 | 第25-27页 |
1.4.1 石墨烯结构性质 | 第25-26页 |
1.4.1.1 力学性质 | 第25页 |
1.4.1.2 光学性质 | 第25-26页 |
1.4.1.3 电学性质 | 第26页 |
1.4.1.4 热学性质 | 第26页 |
1.4.2 石墨烯应用于光催化的原理 | 第26页 |
1.4.3 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材料研究 | 第26-27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8-33页 |
2.1 实验原材料及仪 | 第28-29页 |
2.1.1 实验原材料 | 第28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1.3 检测仪器设备 | 第29页 |
2.2 产物检测与表征 | 第29-33页 |
2.2.1 Zeta电位分析 | 第29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9-30页 |
2.2.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0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0页 |
2.2.5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 第30-31页 |
2.2.6 拉曼射线 | 第31页 |
2.2.7 紫外可见漫反射 | 第31-33页 |
第3章 TiO_2-F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33-42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材料制备 | 第33-34页 |
3.2.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33-34页 |
3.2.2 不同Fe~(3+)掺杂量的TiO_2前体的制备(TiO_2-Fe) | 第34页 |
3.2.3 水热法制备石墨烯包裹Fe掺杂TiO_2微球(G-TiO_2-Fe) | 第34页 |
3.3 材料表征及分析 | 第34-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G-TiO_2-Fe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及机制研究 | 第42-48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2-45页 |
4.2.1 光催化降解MB研究 | 第42-44页 |
4.2.2 光催化过程吸附机理研究 | 第44-45页 |
4.3 光催化机理研究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1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2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目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