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立医疗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应收账款理论研究 | 第13-17页 |
1.2.2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2 文章框架 | 第19页 |
1.3.3 论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1 应收账款管理理论 | 第20-22页 |
2.1.1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 | 第20-21页 |
2.1.2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 第21页 |
2.1.3 应收账款融资管理 | 第21-22页 |
2.2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 | 第22-25页 |
2.2.1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要素 | 第23页 |
2.2.2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3章 开立医疗应收账款现状 | 第25-37页 |
3.1 开立医疗背景介绍 | 第25-30页 |
3.1.1 开立医疗简介 | 第25-26页 |
3.1.2 开立医疗产品分析 | 第26页 |
3.1.3 开立医疗销售模式 | 第26-28页 |
3.1.4 行业基本状况 | 第28-30页 |
3.2 开立医疗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3.2.1 应收账款增长速度分析 | 第30-33页 |
3.2.2 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3.2.3 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分析 | 第34页 |
3.2.4 应收账款区域分布分析 | 第34-35页 |
3.2.5 现金流量分析 | 第35-37页 |
第4章 开立医疗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分析 | 第37-49页 |
4.1 赊销信用管理薄弱 | 第37-40页 |
4.1.1 经销商授信环节缺少财务分析 | 第37-39页 |
4.1.2 信用调查缺乏科学指标体系 | 第39-40页 |
4.2 销售记录不规范 | 第40-42页 |
4.2.1 部分收入确认不恰当 | 第40-41页 |
4.2.2 销售订单管理缺失 | 第41页 |
4.2.3 对账管理不及时 | 第41-42页 |
4.3 账款回收管理不完善 | 第42-47页 |
4.3.1 销售激励机制不合理 | 第42-43页 |
4.3.2 账款催收方式单一 | 第43-44页 |
4.3.3 售后服务不到位增加收款难度 | 第44-45页 |
4.3.4 海外销售风险规避不力 | 第45-47页 |
4.4 内部监督不力 | 第47-49页 |
4.4.1 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不足 | 第47页 |
4.4.2 内部控制复核流于形式 | 第47-49页 |
第5章 开立医疗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改进 | 第49-69页 |
5.1 实行全程信用管理 | 第49-58页 |
5.1.1 明确关键角色及应负责任 | 第49-50页 |
5.1.2 建立科学的经销商管理评级体系 | 第50-54页 |
5.1.3 规范赊销信用审批环节 | 第54-56页 |
5.1.4 构建经销商信息共享平台 | 第56-57页 |
5.1.5 加强履约保障与合同管理 | 第57-58页 |
5.2 规范应收账款记录流程 | 第58-59页 |
5.2.1 严格发票管理 | 第58页 |
5.2.2 遵守收入确认原则 | 第58-59页 |
5.2.3 强化对账环节控制 | 第59页 |
5.3 完善应收账款回收制度 | 第59-64页 |
5.3.1 改进企业激励与考核机制 | 第59-60页 |
5.3.2 确立合理的催收方式 | 第60-61页 |
5.3.3 提高售后管理水平 | 第61-62页 |
5.3.4 实行早期应收账款逾期预警 | 第62-63页 |
5.3.5 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 第63-64页 |
5.4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 第64-66页 |
5.4.1 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 第64-65页 |
5.4.2 执行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监督 | 第65-66页 |
5.4.3 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评价反馈机制 | 第66页 |
5.5 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 第66-69页 |
5.5.1 建立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 第66-67页 |
5.5.2 实施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