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操作系统论文

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及分类技术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权限安全第12-13页
        1.2.2 漏洞挖掘第13页
        1.2.3 隐私保护第13-14页
        1.2.4 应用安全第14-15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5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5-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技术第17-25页
    2.1 Android平台介绍第17-19页
        2.1.1 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第17-18页
        2.1.2 应用程序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第18页
        2.1.3 系统运行库层Libraries+Android Runtime第18-19页
        2.1.4 内核层Linux Kernel第19页
    2.2 Android安全机制第19-22页
        2.2.1 传统访问控制第19-20页
        2.2.2 基于权限的安全模式第20-21页
        2.2.3 “沙箱”机制第21页
        2.2.4 Android数字签名机制第21-22页
    2.3 常用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技术第22-24页
        2.3.1 基于静态分析的检测方法第22-23页
        2.3.2 基于动态分析的检测方法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超轻量级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算法第25-36页
    3.1 引言第25-27页
        3.1.1 Android反汇编技术第25-26页
        3.1.2 Android分析工具介绍第26-27页
    3.2 算法综述及实现第27-31页
        3.2.1 算法步骤第27-28页
        3.2.2 静态特征提取第28-29页
        3.2.3 特征向量空间构造第29-30页
        3.2.4 二次机器学习第30-31页
    3.3 实验评估第31-35页
        3.3.1 评价指标第31-32页
        3.3.2 数据集第32页
        3.3.3 分类器选择第32-33页
        3.3.4 检测效果第33-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基于多特征聚类的Android恶意软件分类算法第36-47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Android恶意软件家族第36-38页
    4.3 算法综述及实现第38-43页
        4.3.1 算法分析第38页
        4.3.2 基于统计的特征提取第38-41页
        4.3.3 基于签名的特征选择第41-43页
    4.4 实验评估第43-46页
        4.4.1 数据集第43页
        4.4.2 权重计算第43-44页
        4.4.3 分类效果第44-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7-50页
    5.1 本文总结第47-48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GA射线图像增强算法研究
下一篇:IFPUG方法在嵌入式软件上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