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31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的概述 | 第14-16页 |
1.3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6-19页 |
1.4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材料 | 第19-24页 |
1.4.1 量子点的合成方法 | 第20-23页 |
1.4.2 半导体基底的制备 | 第23-24页 |
1.5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氧化还原电解质 | 第24页 |
1.6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 | 第24-26页 |
1.6.1 金属硫化物对电极 | 第25页 |
1.6.2 碳材料对电极 | 第25-26页 |
1.6.3 复合材料对电极 | 第26页 |
1.7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8 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QDs)的发现和应用 | 第28-29页 |
1.8.1 碳量子点的简介 | 第28-29页 |
1.8.2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应用领域 | 第29页 |
1.9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9-31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1-37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31-32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2.3.1 碳量子点(CQDs)和掺铒碳量子点(Er-CQDs)的制备 | 第33页 |
2.3.2 TiO_2,CQDs/TiO_2和Er-CQDs/TiO_2电极的制备 | 第33-34页 |
2.3.3 CdS/TiO_2, CdS/CQDs/TiO_2和CdS/Er-CQDs/TiO_2光阳极的制备 | 第34页 |
2.3.4 多硫化物电解质和Cu2S对电极的制备 | 第34-35页 |
2.3.5 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组装 | 第35页 |
2.3.6 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的测试 | 第35页 |
2.4 表征 | 第35-37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7-55页 |
3.1 Er-CQDs的FT-IR | 第37-38页 |
3.2 CQDs和Er-CQD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8页 |
3.3 CQDs和Er-CQDs的荧光光谱 | 第38-40页 |
3.4 TiO_2,CdS,CdS/TiO_2和CdS/Er-CQDs/TiO_2的XRD | 第40-42页 |
3.5 CdS/Er-CQDs/TiO_2光阳极的横截面和顶视图的SEM | 第42-43页 |
3.6 制备的CdS/Er-CQDs/TiO_2光阳极的EDX | 第43-44页 |
3.7 Er-CQDs,CdS QDs和CdS/Er-CQDs/TiO_2的TEM | 第44-45页 |
3.8 TiO_2,CdS, CdS/TiO_2,CdS/CQDs/TiO_2和CdS/Er-CQDs/TiO_2的光学性能 | 第45-47页 |
3.9 CdS量子点和CdS/Er-CQDs/TiO_2的PL光谱 | 第47-48页 |
3.10 基于光阳极(CdS/TiO_2,CdS/CQDs/TiO_2和CdS/Er-CQDs/TiO_2)的CdSQDSSCs的光伏性能 | 第48-53页 |
3.10.1 基于光阳极(CdS/TiO_2,CdS/CQDs/TiO_2和CdS/Er-CQDs/TiO_2)的CdSQDSSCs的光电流密度-电压(J-V)曲线 | 第48-50页 |
3.10.2 基于光阳极(CdS/TiO_2,CdS/CQDs/TiO_2和CdS/Er-CQDs/TiO_2)的CdSQDSSCs的入射光子-电子转换效率(IPCE) | 第50-52页 |
3.10.3 基于光阳极(CdS/TiO_2,CdS/CQDs/TiO_2和CdS/Er-CQDs/TiO_2)的Cd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EIS) | 第52-53页 |
3.11 基于CdS/Er-CQDs/TiO_2光阳极的Cd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53-55页 |
第4章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