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学论文--新闻工作自动化、网络化论文

机器新闻写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10-20页
    一、研究缘起第10-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18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页
    四、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一章 机器新闻写作的产生与发展第20-30页
    第一节 机器新闻写作的定义与流程第20-22页
        一、机器新闻写作的定义第20-21页
        二、机器新闻写作的流程第21-22页
    第二节 机器新闻写作的发展历程第22-27页
        一、辅助新闻报道阶段:机器新闻写作的雏形第22-23页
        二、新闻选编阶段:机器新闻写作进步显著第23-24页
        三、新闻写作阶段:机器新闻写作走向成熟第24-27页
    第三节 机器新闻写作的主要特点第27-30页
        一、新闻生产方式高效化第27-29页
        二、新闻内容精准专业第29-30页
第二章 机器新闻写作的新闻发现困境第30-43页
    第一节 新闻线索的挖掘受制于算法逻辑第30-37页
        一、发现新闻线索的基本流程第30-31页
        二、新闻线索的发现完全依靠算法第31-37页
    第二节 新闻发现的成果缺乏原创性与多样性第37-43页
        一、新闻发现缺乏原创性第38-40页
        二、新闻角度缺乏多样性与独特性第40-43页
第三章 机器新闻写作的新闻内容困境第43-60页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模式难脱窠臼第43-52页
        一、新闻结构较为单一第43-46页
        二、新闻标题缺乏吸引力第46-48页
        三、新闻可读性与易读性不佳第48-52页
    第二节 新闻内容的深度、高度和广度欠缺第52-60页
        一、深度不足:内容浮于表面第52-57页
        二、高度不够:缺乏全局视角第57-58页
        三、广度有限:报道领域与报道类型受限第58-60页
第四章 机器新闻写作的伦理道德困境第60-68页
    第一节 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第60-64页
        一、新闻来源不明确第60-62页
        二、产生虚假新闻第62-63页
        三、传递片面的价值观念第63-64页
    第二节 受众权益受到侵犯第64-68页
        一、侵犯受众隐私第64-66页
        二、限制受众视野第66-68页
第五章 机器新闻写作产生现实困境的原因第68-79页
    第一节 受制于技术规则的影响第68-72页
        一、采访与调查环节的缺失第68-71页
        二、无法经历新闻写作过程中复杂的心理活动第71-72页
    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因素的影响第72-75页
        一、经济因素的影响第72-73页
        二、新闻行业与受众的影响第73-75页
    第三节 审核、监管与问责机制不完善第75-79页
        一、新闻采写与受众权益之间的界限模糊第76页
        二、审核工作不到位第76-77页
        三、缺少问责机制第77-79页
第六章 机器新闻写作的发展对策第79-89页
    第一节 新闻行业加快转型第79-84页
        一、促进人机融合第79-80页
        二、积极培养新闻解释者第80-82页
        三、打造技术团队第82-84页
    第二节 把关人角色不可或缺第84-87页
        一、价值判断需要人的经验第84-86页
        二、增加信息透明度第86-87页
    第三节 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第87-89页
        一、事前规制与事后追责相结合第87-88页
        二、依法保护受众权利第88-89页
结语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附录一 研究文本的来源与依据第97-98页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交媒体地域污名化现象研究
下一篇:“解困新闻学网站(SJN)”媒介功能的理想设计与现实落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