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字狱分析研究--以法律为视角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清代文字狱概述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对文字狱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文字狱的定义 | 第15页 |
二、研究范围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清代文字狱的类型 | 第16-19页 |
一、生员 | 第16-17页 |
二、官员 | 第17-18页 |
三、平民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清代文字狱产生的原因 | 第19-22页 |
一、清代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 第19页 |
二、帝王个性与文字狱 | 第19-20页 |
三、清代满汉不平等的政策 | 第20页 |
四、邻里亲戚之间的攻讦报复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从《大清律例》看文字狱的法律适用 | 第22-39页 |
第一节 文字狱的定罪依据 | 第22-29页 |
一、律条 | 第22-27页 |
二、例条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清代文字狱犯案人员的量刑 | 第29-34页 |
一、清代主要刑种 | 第29-30页 |
二、清代文字狱对犯案人员的量刑 | 第30-34页 |
第三节 清代文字狱的司法审判程序 | 第34-39页 |
一、清代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 | 第34页 |
二、清代文字狱审判程序 | 第34-39页 |
第三章 清代文字狱中的不合法之处 | 第39-48页 |
第一节 从犯罪的构成要件看清代文字狱 | 第39-42页 |
一、犯罪客体 | 第39-40页 |
二、犯罪客观方面 | 第40页 |
三、犯罪主体 | 第40-41页 |
四、犯罪的主观方面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比照定罪 | 第42-48页 |
一、比照定罪的概念 | 第42-44页 |
二、比照大逆罪定罪 | 第44-47页 |
三、比照其他罪名定罪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清代文字狱对法律的影响 | 第48-58页 |
第一节 清代文字狱对法律公正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一、法律的公正性被清代文字狱破坏 | 第48-49页 |
二、皇权与清代法律的关系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清代文字狱对清代审判权的破坏 | 第50-53页 |
一、对地方大员审判权的破坏 | 第51-53页 |
二、对中央三法司审判权的破坏 | 第53页 |
第三节 清代文字狱对法律精神的影响 | 第53-58页 |
一、什么是法律精神 | 第53-55页 |
二、清代文字狱对法律精神的破坏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