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论”体文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15页 |
一 历史上对“论”之为体的认识 | 第7-10页 |
二 近现代以来对于“论”体的研究 | 第10-12页 |
三 本文研究的目标、问题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思维方式之“论” | 第15-27页 |
第一节 “论”字溯源及义项归类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从“文本于经”看“论”体最初形式 | 第17-27页 |
(一)《诗经》《周易》中的触类旁征 | 第19-22页 |
(二)《尚书》《礼记》中的说理意识 | 第22-23页 |
(三)《论语》之“论”非“论”体之“论” | 第23-27页 |
第二章 行为方式之“论” | 第27-49页 |
第一节 战国时代作为行为方式的“论”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诸子之“论”行为的不同形态及策略 | 第29-49页 |
(一)“论”的形态 | 第29-35页 |
(二)“论”的方式和策略 | 第35-45页 |
(三)先秦“论”的东方特色及其不足 | 第45-49页 |
第三章 文体形式之“论” | 第49-55页 |
第一节 中规中矩之《荀子》 | 第50-52页 |
第二节 富于变化之《韩非子》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