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白腐真菌预处理促进木质纤维素厌氧发酵产酸与有机酸产物控制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8-47页
    1.1 生物质资源化的意义第18-20页
    1.2 羧酸盐平台-VFA生产第20-30页
        1.2.1 厌氧发酵机理第21-22页
        1.2.2 厌氧发酵类型及路径第22-26页
        1.2.3 厌氧发酵过程典型的功能细菌第26-28页
        1.2.4 挥发性脂肪酸的资源化应用第28-30页
    1.3 厌氧发酵影响因素第30-33页
        1.3.1 底物类型第30-31页
        1.3.2 pH第31-32页
        1.3.3 温度第32-33页
        1.3.4 有机负荷第33页
    1.4 木质纤维素类来源与特征第33-39页
        1.4.1 木质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第34-36页
        1.4.2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第36-39页
    1.5 白腐真菌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第39-44页
        1.5.1 白腐真菌预处理概述第39页
        1.5.2 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机理第39-41页
        1.5.3 白腐真菌预处理主要影响因素第41-44页
    1.6 研究内容第44-47页
        1.6.1 选题背景第44-45页
        1.6.2 研究目的第45页
        1.6.3 研究内容第45-47页
第2章 蘑菇渣发酵产酸可行性及条件优化第47-59页
    2.1 引言第47-48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2.2.1 试剂与设备第48页
        2.2.2 实验材料第48-49页
        2.2.3 实验方法第49-50页
        2.2.4 分析方法第50页
    2.3 底物浓度对蘑菇渣发酵产酸的影响第50-54页
        2.3.1 底物对蘑菇渣发酵VFA产率的影响第50-52页
        2.3.2 底物浓度对蘑菇渣发酵VFA组分的影响第52-53页
        2.3.3 底物浓度对蘑菇渣发酵过程氮磷释放的影响第53-54页
    2.4 pH对蘑菇渣发酵产酸的影响第54-57页
        2.4.1 pH对蘑菇渣发酵VFA产率的影响第54-55页
        2.4.2 pH对蘑菇渣发酵VFA组成的影响第55-56页
        2.4.3 pH对蘑菇渣发酵过程氮磷释放的影响第56-57页
    2.5 小结第57-59页
第3章 白腐真菌预处理促进蘑菇渣产酸及机理分析第59-76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9-65页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9-60页
        3.2.2 实验材料第60-61页
        3.2.3 实验方法第61-62页
        3.2.4 分析方法第62-6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5-74页
        3.3.1 白腐真菌预处理对蘑菇渣厌氧发酵的影响第65-69页
        3.3.2 白腐真菌预处理蘑菇渣的机理分析第69-74页
    3.4 小结第74-76页
第4章 白腐真菌预处理促进沼渣发酵产酸及机理分析第76-91页
    4.1 引言第76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6-78页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76页
        4.2.2 实验材料第76-77页
        4.2.3 实验方法第77-78页
        4.2.4 分析方法第7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8-88页
        4.3.1 白腐真菌预处理对沼渣厌氧发酵效果的影响第78-82页
        4.3.2 白腐真菌预处理沼渣的机理分析第82-88页
    4.4 小结第88-91页
第5章 蘑菇渣和剩余污泥共发酵促进厌氧发酵及机理分析第91-102页
    5.1 引言第91页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1-93页
        5.2.1 试剂与设备第91-92页
        5.2.2 实验材料第92页
        5.2.3 厌氧发酵实验第92-93页
        5.2.4 分析方法第9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3-100页
        5.3.1 蘑菇渣与剩余污泥共发酵对产酸的影响第93-96页
        5.3.2 蘑菇渣与剩余污泥共发酵过程中的底物降解规律第96-99页
        5.3.3 共发酵产酸过程的数学模拟第99-100页
    5.4 小结第100-102页
第6章 厌氧发酵定向产丙酸、戊酸机理分析第102-118页
    6.1 引言第102页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02-105页
        6.2.1 试剂与设备第102-103页
        6.2.2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第103-104页
        6.2.3 接种物与废水性质第104-105页
        6.2.4 分析方法第10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5-116页
        6.3.1 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稳定运行第105-109页
        6.3.2 微生物群落分析第109-112页
        6.3.3 序批式循环分析第112-114页
        6.3.4 发酵路径分析第114-116页
    6.4 小结第116-118页
结论与展望第118-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44-146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专利第146-147页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变装置中相关材料在液态锂中的腐蚀特性研究
下一篇:杂原子掺杂碳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锌—空电池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