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族工作论文

新桂系时期广西民族地区治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8页
    一、选题缘由第10-11页
    二、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一)文献分析法第11页
        (二)历史分析法第11-12页
        (三)综合分析法第12页
    三、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一)民国时期文献第12-14页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研究第14-16页
    四、选题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6-18页
第一章 新桂系的民族思想与苗瑶调查研究第18-30页
    第一节 新桂系的民族思想第18-22页
        一、新桂系的民族观第18-19页
        二、新桂系对民族地区的基本认识第19-21页
        三、新桂系民族思想与民族地区治理思想的渊源第21-22页
    第二节 苗瑶调查与民族地区治理的指导思想第22-30页
        一、官方组织的调查第23-24页
        二、民间或学术的调查第24-25页
        三、地方行政机构组织的调查第25-28页
        四、民族地区治理的指导思想第28-30页
第二章 基层重组:军事与政治并用的基本方略第30-49页
    第一节 军事介入:平定“瑶乱”与民族地区的稳定第30-38页
        一、“瑶乱”的来由第30-31页
        二、“瑶乱”的平定第31-35页
        三、新桂系政权对瑶乱原因的分析第35-37页
        四、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与事后反思第37-38页
    第二节 政治重组:民族地区基层行政组织的改造第38-43页
        一、民族地区传统的政治状况第38-39页
        二、建立新的民族地区基层政治组织第39-41页
        三、建立民意机关和三位一体的政权职能第41-43页
        四、重组民族地区基层行政组织的意义第43页
    第三节 军政合一:民族地区民众的组织训练与匪患平定第43-49页
        一、在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的征兵政策第43-45页
        二、在民族地区开展治理匪患工作第45-46页
        三、以民团编练民族地区群众第46-47页
        四、平定训练组织工作的作用第47-49页
第三章 特种教育:民族意识的双重同化第49-62页
    第一节 以民族同化思想为指导开展特种部族教育第49-53页
        一、特种教育机构的设立及法规的颁布第49-51页
        二、颁布相关办法在特区广设学校第51-52页
        三、开展特种部族成人教育第52-53页
    第二节 大力培养特种教育师资第53-58页
        一、特种师资训练所的设立及办学特点第53-56页
        二、特种师资训练的成效第56-58页
    第三节 教育与同化:特种教育与民族意识的趋汉化第58-60页
        一、强化民众的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意识第58-59页
        二、培养民众对新桂系政权的归属感第59-60页
        三、养成民族地区民众的汉文化认同第60页
    第四节 特种部族教育的影响第60-62页
第四章 移风易俗:风俗改良与民族一体化进程第62-70页
    第一节 特种部族的传统的风俗习惯第62-64页
        一、婚姻恋爱习俗第62-63页
        二、宗教信仰及其他习俗第63-64页
    第二节 颁布改良风俗的各项法规第64-66页
        一、风俗改良法规第64-65页
        二、其他补充办法第65-66页
    第三节 风俗改良在民族地区的实施第66-68页
        一、改良机构的设立第66页
        二、取缔歧视性民族称谓第66-67页
        三、禁绝各项不良习俗第67-68页
    第四节 开展风俗改良工作的影响第68-70页
第五章 民族地区生计方式改良与经济控制的加强第70-80页
    第一节 民族地区生计方式的改良第70-75页
        一、对民族地区破坏性的生产方式进行限制第70-71页
        二、鼓励私人造林推广油桐种植第71-73页
        三、发展交通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控制第73-74页
        四、改变生计方式的影响第74-75页
    第二节 划一度量衡制度第75-80页
        一、划一度量衡机构的设立第75页
        二、划一度量衡法规的颁布第75-77页
        三、在民族地区的实施第77-79页
        四、划一度量衡的意义第79-80页
第六章 新桂系治理民族地区的历史评价第80-86页
    第一节 新桂系进行民族地区治理的成效第80-82页
        一、全新的创制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第80页
        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第80-81页
        三、风俗得到改良节俭之风兴起第81页
        四、经济发展动力及民族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与改善第81-82页
    第二节 新桂系进行民族地区治理的缺陷与不足第82-86页
        一、重组之基层行政机构是“代理”主导的民族同化机关第82页
        二、特种教育是意识层面的民族同化第82页
        三、移风易俗是民族同化的强制手段与另类盘剥第82-83页
        四、生产经济方面的改良辅助同化并加重了对于民众的剥削第83页
        五、政策往往本身存在缺陷或因执行不力达不到预期第83-86页
结论第86-91页
    一、民族地区治理是“三自政策”在民族地区的落实第86-87页
    二、新桂系民族地区治理工作以其民族同化思想为指导第87页
    三、推动了广西民族地区全方位的建设第87-88页
    四、手段过于激进对民族地区发展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第88-89页
    五、民族社会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及其实现路径--以攀枝花为例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视域下的信访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