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聚硅烷/MoS2和硅烯/MX2(M=Mo,W;X=S,Se)的电子结构及输运性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概述第11-14页
        1.2.1 MoS_2的结构、性质及应用前景第11-13页
        1.2.2 其他MX_2的性质及应用前景第13-14页
    1.3 插层化合物第14-16页
        1.3.1 插层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第14-15页
        1.3.2 聚硅烷的结构及性质第15-16页
    1.4 二维纳米异质结构第16-18页
        1.4.1 异质结构的性质及用途第16-17页
        1.4.2 硅烯的结构及用途第17-18页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8页
    1.6 课题来源第18-19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第19-27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第一性原理第19-20页
    2.3 密度泛函理论第20-24页
        2.3.1 Thomas-Fermi-Dirac模型第20-22页
        2.3.2 Hohenberg-Kohn定理第22-23页
        2.3.3 Kohn-Sham方程第23-24页
    2.4 非平衡格林函数第24-26页
    2.5 ATK程序包第26-27页
第3章 PSi/MoS_2插层结构的电子结构的影响第27-39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模型与计算方法第27-2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9-38页
        3.3.1 几何结构与稳定性第29-30页
        3.3.2 能带结构第30-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PSi/MoS_2插层结构的输运性质的研究第39-45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模型与计算方法第39-4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0-44页
        4.3.1 I-V特性曲线第40页
        4.3.2 透射谱及电压降分析第40-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SE/MX_2异质复合结构的电子结构及输运性质的研究第45-60页
    5.1 引言第45页
    5.2 模型与计算方法第45-4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7-59页
        5.3.1 几何结构和稳定性第47-48页
        5.3.2 能带结构第48-53页
        5.3.3 输运性质第53-56页
        5.3.4 光电流第56-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纳米铁基化合物/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和储能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