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应用转录组与蛋白组挖掘冬虫夏草形成的关键位点及野生冬虫夏草与人工冬虫夏草蛋白组差异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8-10页
技术路线第10-12页
缩略词第12-17页
第一章 冬虫夏草转录组分析第17-26页
    1 仪器与材料第17-18页
        1.1 仪器第17-18页
        1.2 试剂第18页
        1.3 样品第18页
    2 方法第18-20页
        2.1 人工冬虫夏子实体、菌丝体、小金蝠蛾幼虫RNA提取第18-19页
            2.1.1 冬虫夏草子实体、菌丝体RNA的提取第18页
            2.1.2 小金蝠蛾幼虫RNA的提取第18-19页
        2.2 冬虫夏草子实体、菌丝体及小金蝠蛾幼虫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第19-20页
            2.2.1 转录组测序第19页
            2.2.2 短读序组装第19页
            2.2.3 测序质量评估第19页
            2.2.4 Unigene功能注释、GO分类分析第19-2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0-24页
        3.1 转录组测序第20页
        3.2 短读序组装第20-21页
        3.3 差异表达和功能富集分析第21-23页
        3.4 子实体发育涉及基因第23-24页
        3.5 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相关基因第24页
    4 小结第24-26页
第二章 冬虫夏草不同发育阶段蛋白组分析第26-38页
    1 仪器与材料第26-28页
        1.1 仪器第26页
        1.2 药材第26-27页
        1.3 试剂第27页
        1.4 主要试剂配置第27-28页
    2 实验方法第28-30页
        2.1 冬虫夏草、菌丝体及虫体蛋白质的提取第28页
            2.1.1 蛋白质的提取第28页
            2.1.2 蛋白质的保存第28页
        2.2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28-29页
            2.2.1 标准曲线制备第28-29页
            2.2.2 样品含量测定第29页
        2.3 蛋白质纯化第29页
        2.4 双向电泳凝胶第29页
        2.5 染色第29页
        2.6 凝胶扫描及图像分析第29-30页
    3 结果第30-35页
        3.1 蛋白质含量分析第30页
        3.2 蛋白质斑点数量分析第30页
        3.3 冬虫夏草及伪品差异斑点验证第30-32页
        3.4 差异蛋白分析第32-35页
            3.4.1 人工冬虫夏草、小金蝠蛾幼虫差异蛋白分析第32-33页
            3.4.2 人工冬虫夏草子座、人工冬虫夏草菌虫复合体、人工冬虫夏草差异蛋白分析第33-35页
    4.小结第35-36页
        4.1 2-DE图像分析第35页
        4.2 前期冬虫夏草与混伪品差异斑点验证第35-36页
    5 讨论第36-38页
        5.1 小金蝠蛾幼虫—人工冬虫夏草差异蛋白分析第36页
        5.2 人工冬虫夏草子座—人工冬虫夏草差异蛋白分析第36页
        5.3 基于蛋白质组分析冬虫夏草的生长发育第36页
        5.4 差异性蛋白质筛选第36-38页
第三章 冬虫夏草发育阶段差异蛋白的鉴定与分析第38-49页
    1 仪器与材料第38-39页
        1.1 仪器第38-39页
        1.2 样品第39页
        1.3 试剂第39页
        1.4 主要试剂配置第39页
    2 方法第39-40页
        2.1 蛋白胶内酶解第39-40页
            2.1.1 胶內蛋白斑点回收第39页
            2.1.2 胶内蛋白质谱前处理第39-40页
                2.1.2.1 脱色第39页
                2.1.2.2 烷基化第39页
                2.1.2.3 脱水消化第39-40页
                2.1.2.4 萃取第40页
        2.2 质谱分析第40页
    3 结果第40页
    4 小结第40-47页
        4.1 差异蛋白数据库分析第40-44页
        4.2 差异蛋白的生物功能分析第44-47页
            4.2.1 生物功能概述第44-45页
            4.2.2 GO注释分析第45-47页
            4.2.3 KEGG通路富集分析第47页
    5 讨论第47-49页
第四章 野生冬虫夏草、人工冬虫夏草蛋白质组分析第49-65页
    1 仪器与材料第49-51页
        1.1 仪器第49页
        1.2 试剂第49-50页
        1.3 主要试剂配置第50-51页
        1.4 药材第51页
    2 方法第51-53页
        2.1 蛋白质提取第51页
            2.1.1 蛋白质的提取第51页
            2.1.2 蛋白质的保存第51页
        2.2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51-52页
            2.2.1 标准曲线制备第51-52页
            2.2.2 样品含量测定第52页
        2.3 蛋白质纯化第52页
        2.4 双向电泳凝胶第52页
        2.5 染色第52页
        2.6 凝胶扫描及图像分析第52-53页
    3 结果第53-62页
        3.1 蛋白质含量分析第53页
        3.2 蛋白质斑点数量分析第53页
        3.3 冬虫夏草共有斑点验证第53-55页
        3.4 冬虫夏草及伪品差异斑点验证第55-57页
        3.5 差异蛋白斑点软件分析第57-62页
            3.5.1 人工冬虫夏草与野生冬虫夏草差异蛋白分析第57-59页
            3.5.2 人工冬虫夏草菌虫复合体与野生冬虫夏草菌虫复合体差异蛋白分析第59-60页
            3.5.3 人工冬虫夏草子座与野生冬虫夏草子座差异蛋白分析第60-62页
    4 小结第62页
    5 讨论第62-65页
        5.1 蛋白质含量及斑点数分析第62页
        5.2 冬虫夏草共有蛋白质验证第62页
        5.3 前期冬虫夏草与混伪品差异斑点验证第62-63页
        5.4 2-DE图像分析第63-65页
            5.4.1 人工冬虫夏草与野生冬虫夏草差异蛋白分析第63页
            5.4.2 人工冬虫夏草菌虫复合体与野生冬虫夏草菌虫复合体差异蛋白分析第63页
            5.4.3 人工冬虫夏草子座与野生冬虫夏草子座差异蛋白分析第63-65页
全文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文献综述 中药蛋白质组学研究第72-83页
    1 中药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象第72页
    2 常用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第72-73页
        2.1 蛋白质分离技术第72-73页
        2.2 质谱技术第73页
        2.3 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第73页
        2.4 蛋白质芯片第73页
    3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第73-77页
        3.1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中药鉴定研究第74页
        3.2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中药质量评价研究第74-75页
        3.3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中药药理研究第75页
        3.4 蛋白组学在中药代谢调控中的应用第75-76页
        3.5 利用蛋白质组学寻找中药作用相关靶点蛋白第76页
            3.5.1 中药单体化合物作用相关靶点蛋白的寻找第76页
            3.5.2 中药复方提取物作用相关靶点蛋白的寻找第76页
        3.6 中药直接结合靶点蛋白的预测和验证第76-77页
        3.7 中药相关靶点蛋白相互作用信号网络的绘制和验证第77页
    4 小结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84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磷钾肥增施量及氮肥基追比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根系生理的影响
下一篇:5个胡麻品种抗旱性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