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视角下农村居民非农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研究--以咸阳市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7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2.1 劳动力经济活动区位决策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2.2.1 农村人口非农经济活动区域研究 | 第19-21页 |
2.2.2 农村人口非农经济活动迁移机制研究 | 第21页 |
2.2.3 农村人口非农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2.2.4 研究评述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研究样本概况 | 第25-37页 |
3.1 研究区域选择 | 第25-28页 |
3.1.1 研究村域的选择 | 第25-26页 |
3.1.2 研究区域的基本概况 | 第26-28页 |
3.2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 第28页 |
3.2.1 问卷设计 | 第28页 |
3.2.2 数据获取 | 第28页 |
3.3 研究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8-37页 |
3.3.1 劳动力个体情况 | 第28-30页 |
3.3.2 劳动力家庭情况 | 第30-34页 |
3.3.3 非农经济活动区位分布 | 第34-37页 |
第四章 非农经济活动区位研究 | 第37-65页 |
4.1 指标体系设计说明 | 第37-39页 |
4.2 非农经济活动区位研究的模型方法 | 第39-41页 |
4.2.1 地理探测器 | 第39页 |
4.2.2 极差标准化 | 第39-40页 |
4.2.3 逻辑回归模型 | 第40-41页 |
4.3 非农经济活动距离研究 | 第41-49页 |
4.3.2 因子探测结果 | 第41-46页 |
4.3.3 因子探测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4.4 非农经济活动地区研究 | 第49-56页 |
4.4.1 非农经济活动地区逻辑回归 | 第49-53页 |
4.4.2 非农经济活动地区逻辑回归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4.5 非农经济活动地级别研究 | 第56-65页 |
4.5.1 非农经济活动地级别逻辑回归 | 第56-60页 |
4.5.2 非农经济活动地区级别逻辑回归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现实意义 | 第65-6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5.2 现实意义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