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知损害特点及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0-12页
引言第12-14页
第1章 临床研究第14-36页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4-18页
        1.1.1 研究对象第14-15页
        1.1.2 资料的收集第15-16页
        1.1.3 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第16-17页
        1.1.4 头MRI扫描参数第17页
        1.1.5 rs-fMRI影像数据的预处理和分析第17-18页
        1.1.6 统计学方法第18页
    1.2 研究结果第18-23页
        1.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第18-19页
        1.2.2 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第19-20页
        1.2.3 VCIND组rs-fMRI的特征分析第20-21页
        1.2.4 VCIND组脑自发活动与认知损害相关性分析第21-23页
    1.3 讨论第23-29页
    1.4 结论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6页
第2章 综述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研究进展第36-53页
    2.1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第36-37页
        2.1.1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概念第36-37页
        2.1.2 SIVD的发病机制第37页
    2.2 神经心理学特征第37-40页
        2.2.1 SIVD的认知功能特点第37-38页
        2.2.2 SIVD的精神行为特点第38-39页
        2.2.3 SIVD神经心理学测验第39-40页
    2.3 影像学进展第40-45页
        2.3.1 结构MRI第40-41页
        2.3.2 DTI第41-42页
        2.3.3 rs-fMRI第42-44页
        2.3.4 ASL第44-45页
        2.3.5 PET第45页
    参考文献第45-53页
结论第53-54页
附录 A 神经心理学量表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导师简介第60-63页
作者简介第63-6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奥氮平和氟哌啶醇对抗MK-801所致成年大鼠认知行为常及其机制
下一篇: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与瘦素、脂联素等因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