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2.3 油藏润湿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杏76区块扶余油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 第14-31页 |
| 2.1 扶余油层岩心取芯参数统计及使用安排 | 第14-19页 |
| 2.2 扶余油层储层岩性分析 | 第19-21页 |
| 2.3 基于铸体薄片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 第21-22页 |
| 2.4 基于常规压汞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 第22-30页 |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杏76区块扶余油层流动机理研究 | 第31-43页 |
| 3.1 扶余油层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特征 | 第31-36页 |
| 3.1.1 扶余油层启动压力梯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1-34页 |
| 3.1.2 扶余油层临界启动渗透率研究 | 第34-36页 |
| 3.2 扶余油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 第36-37页 |
| 3.3 扶余油层流体可动用性评价 | 第37-42页 |
| 3.4 小节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杏76区块扶余油层润湿性与渗吸 | 第43-58页 |
| 4.1 扶余油层润湿性评价 | 第43-45页 |
| 4.2 扶余油层渗吸水驱油规律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 第45-50页 |
| 4.2.1 渗吸采收率及渗吸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 第46-47页 |
| 4.2.2 含水饱和度对渗吸的影响 | 第47-49页 |
| 4.2.3 润湿性对渗吸的影响 | 第49-50页 |
| 4.2.4 地层压力对渗吸的影响 | 第50页 |
| 4.3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杏76区块扶余油层微观动用规律研究 | 第50-56页 |
| 4.3.1 扶余油层水驱油动用规律研究 | 第51-54页 |
| 4.3.2 扶余油层渗吸驱油动用规律研究 | 第54-56页 |
| 4.4 小节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