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数据传输技术论文

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性能分析与传输设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5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6-18页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8-21页
        1.2.1 理想信道条件下的大规模天线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2 全双工大规模天线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9页
        1.2.3 动态TDD环境下的多天线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4 模数混合大规模天线系统的研究第20-21页
        1.2.5 大规模天线系统的资源分配第21页
    1.3 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贡献与创新第21-23页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23-25页
第二章 大规模天线系统中的非渐进容量分析第25-32页
    2.1 渐进的容量分析第25-26页
        2.1.1 系统模型第25页
        2.1.2 渐进的容量分析第25-26页
    2.2 非渐进的容量分析第26-29页
        2.2.1 集中不等式第26-27页
        2.2.2 遍历容量的确定界第27-28页
        2.2.3 瞬时容量的统计界第28-29页
    2.3 数值结果及分析第29-31页
        2.3.1 确定界的验证结果第30页
        2.3.2 统计界的验证结果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满足中断概率需求的的最小天线数目的研究第32-42页
    3.1 系统模型第32-33页
        3.1.1 中断概率第32-33页
        3.1.2 问题建模第33页
    3.2 渐进的求解方法第33-35页
        3.2.1 瞬时容量的概率分布第33-34页
        3.2.2 满足一定中断概率的最小天线数目的闭合式第34-35页
        3.2.3 渐进结果的误差分析第35页
    3.3 非渐进的求解方法第35-39页
        3.3.1 中断概率模型的转化第35-36页
        3.3.2 非渐进结果的求解算法第36-38页
        3.3.3 非渐进结果的误差分析第38-39页
    3.4 数值结果与分析第39-41页
        3.4.1 瞬时容量的概率分布验证第39-40页
        3.4.2 渐进结果与非渐进结果的对比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全双工大规模天线系统中的最优天线比例的研究第42-54页
    4.1 系统模型第43-44页
        4.1.1 传输链路第43-44页
        4.1.2 信道估计第44页
    4.2 系统和速率的紧致下界第44-48页
        4.2.1 上行链路速率下界第45-47页
        4.2.2 下行链路速率下界第47页
        4.2.3 传统下界的比较第47-48页
    4.3 最优天线比例第48-49页
        4.3.1 优化问题模型第48-49页
        4.3.2 最优天线比例的特殊解第49页
    4.4 数值结果与分析第49-53页
        4.4.1 和速率下界的对比第50页
        4.4.2 最优天线比例第50-52页
        4.4.3 不同训练功率下的最优天线比例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大规模天线系统在动态TDD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第54-76页
    5.1 系统模型第54-58页
        5.1.1 收发机噪声模型第55页
        5.1.2 上行链路第55-56页
        5.1.3 噪声干扰下的信道估计第56-57页
        5.1.4 下行链路第57-58页
    5.2 信干噪比的渐进分析第58-66页
        5.2.1 上行链路的信干噪比的等价近似第59-61页
        5.2.2 上行链路中的干扰的渐进分析第61-64页
        5.2.3 下行链路的信干噪比的等价近似第64-65页
        5.2.4 下行链路中的干扰的渐进分析第65-66页
    5.3 动态TDD系统中的功率分配第66-68页
        5.3.1 功率分配问题模型第67页
        5.3.2 功率分配问题的转化第67-68页
        5.3.3 功率分配算法步骤第68页
    5.4 数值结果与仿真分析第68-75页
        5.4.1 上下行和速率结果第69-70页
        5.4.2 干扰作用对比结果第70-73页
        5.4.3 所提算法的有效性验证第73-74页
        5.4.4 功率分配算法复杂度对比第74-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混合大规模天线系统中的模拟波束选择研究第76-95页
    6.1 系统模型第76-80页
        6.1.1 模拟波束成形第77-78页
        6.1.2 数字波束成形第78页
        6.1.3 毫米波信道第78-79页
        6.1.4 模拟波束集第79-80页
        6.1.5 上行和速率第80页
    6.2 模拟波束选择的次优方法第80-82页
        6.2.1 低复杂度的速率衡量指标第80-81页
        6.2.2 次优的模拟波束选择方法第81-82页
    6.3 基于数据驱动的模拟波束选择方法第82-88页
        6.3.1 训练样本集第82-83页
        6.3.2 基于常规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机第83-84页
        6.3.3 基于有偏向的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第84-85页
        6.3.4 设计参数的优化第85-86页
        6.3.5 基于SVM的模拟波束选择第86-88页
    6.4 复杂度分析第88-90页
        6.4.1 穷举搜索算法的复杂度第88页
        6.4.2 次优模拟波束选择方法的复杂度第88-89页
        6.4.3 基于数据驱动的模拟波束选择方法的复杂度第89页
        6.4.4 算法代价分析第89-90页
    6.5 数值结果与仿真分析第90-94页
        6.5.1 上行和速率的对比第91页
        6.5.2 参数选择方法的对比第91-92页
        6.5.3 复杂度的对比第92-94页
    6.6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5-98页
    7.1 全文总结第95-96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96-98页
致谢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6页
附录第106-1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环境下的用户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研究
下一篇:频控阵发射波束形成及其应用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