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5页 |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6页 |
| §1.1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6-25页 |
| ·DNA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第16页 |
| ·DNA电化学传感器探针的固定方法 | 第16-19页 |
| ·DNA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技术 | 第19-25页 |
| §1.2 适配体传感器的分析与检测 | 第25-29页 |
| ·适配体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第26页 |
| ·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 | 第26-29页 |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6页 |
| 第二章 基于纳米金膜与磁性复合功能材料双信号放大的DNA传感器的研究 | 第36-51页 |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37-39页 |
| ·Au NPs和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9页 |
| ·DAHF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9-40页 |
| ·GNF的制备 | 第40页 |
| ·电极表面的组装 | 第40-41页 |
| ·电化学检测过程 | 第41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 ·DAHF复合物的表征 | 第41-42页 |
| ·GNF电极的表征 | 第42-45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5-46页 |
| ·电极性能 | 第46-48页 |
| §2.4 结论 | 第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第三章 基于CdS纳米粒子及目标物循环利用的信号放大型DNA电化学传感器 | 第51-63页 |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52-53页 |
| ·水溶性CdS NPs的制备 | 第53页 |
| ·DNA连接CdS NPs和MNP的制备 | 第53-54页 |
| ·目标物的循环及检测 | 第54-55页 |
| ·电泳实验 | 第55页 |
| ·复杂样品中目标的检测 | 第5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 ·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55-56页 |
| ·优化实验条件 | 第56-58页 |
| ·酶切产物的电泳表征 | 第58-59页 |
| ·分析性能 | 第59-60页 |
| ·实际样品分析 | 第60-61页 |
| §3.4 结论 | 第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第四章 基于稳定Y型结构的DNA电化学传感器 | 第63-78页 |
| §4.1 引言 | 第63-64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 ·试剂 | 第64-65页 |
| ·GNF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65页 |
| ·DNA在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和杂交 | 第65-66页 |
| ·实际样品的处理 | 第66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4页 |
| ·DNA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 | 第66-68页 |
| ·传感器界面构建的表征 | 第68-69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69-70页 |
| ·生物传感器的性能 | 第70-72页 |
| ·样品分析 | 第72-73页 |
| ·对目标物特异性得考察 | 第73页 |
| ·再生性能和稳定性 | 第73-74页 |
| §4.4 结论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第五章 基于适配体及CdS纳米粒子功能化碳球对凝血酶蛋白质的电化学检测 | 第78-94页 |
| §5.1 引言 | 第78-79页 |
| §5.2 实验部分 | 第79-83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79-80页 |
| ·CPs、CdS/CPs和CdS NPs的制备 | 第80-81页 |
| ·Aptamer Ⅱ/CdS NPs和Aptamer Ⅱ/CdS/CPs的制备 | 第81-82页 |
| ·凝血酶的识别界面的组装 | 第82页 |
| ·溶出伏安检测 | 第82-83页 |
| ·血浆的处理 | 第83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0页 |
| ·CdS/CPs的表征 | 第83-85页 |
| ·识别界面的组装 | 第85-87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87-88页 |
| ·检测性能 | 第88-89页 |
| ·特异性检测 | 第89-90页 |
| ·血浆中凝血酶的检测 | 第90页 |
| §5.4 结论 | 第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附录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