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维吾尔族颅面形态分析及其面貌复原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6页
        1.3.1 颅面数据库现状第18-20页
        1.3.2 颅面形态统计现状第20-21页
        1.3.3 软组织厚度统计现状第21-24页
        1.3.4 面貌复原现状第24-26页
    1.4 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26-30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1.4.2 技术路线第28-29页
        1.4.3 创新点第29-30页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30-32页
第二章 CT数据处理与维吾尔族Web颅面数据库构建第32-61页
    2.1 CT数据采集与颅面模型重构第32-35页
        2.1.1 CT数据采集及分类第32-33页
        2.1.2 CT数据采集标准第33页
        2.1.3 颅骨和面皮模型重构第33-35页
    2.2 基于Web维吾尔族颅面数据库构建第35-42页
        2.2.1 颅骨与面部数据类型建库分析第36-37页
        2.2.2 数据库的构建第37-40页
        2.2.3 后台相应的数据表设计第40页
        2.2.4 数据访问的页面设计第40-42页
    2.3 基于边缘对应的三维颅骨自动非刚性配准方法第42-53页
        2.3.1 边缘提取及分类第43-46页
        2.3.2 姿态校正第46页
        2.3.3 精确配准第46-49页
        2.3.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9-53页
    2.4 一种基于多样例的缺损颅骨修补方法第53-60页
        2.4.1 引言第53页
        2.4.2 相关工作第53-54页
        2.4.3 颅骨模型预处理第54-56页
        2.4.4 不完整模型修复第56-57页
        2.4.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7-60页
    2.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三章 维吾尔族颅面形态特征统计分析与颅骨性别鉴定第61-87页
    3.1 维吾尔族颅面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第61-64页
        3.1.1 相关工作第61-62页
        3.1.2 颅面特征点定义简介第62页
        3.1.3 颅骨特征点标定第62-63页
        3.1.4 面皮特征点标定第63-64页
    3.2 颅面测量点与测量项第64-68页
        3.2.1 颅面测量点第65页
        3.2.2 颅面测量项第65-67页
        3.2.3 颅面测量指标第67-68页
    3.3 颅面模型形态几何特征计算第68-72页
    3.4 颅面形态特征测量结果统计第72-75页
        3.4.1 面皮形态几何特征测量统计结果第72-73页
        3.4.2 面皮实验结果分析第73-74页
        3.4.3 颅骨形态几何特征测量统计结果第74页
        3.4.4 颅骨特征测量结果分析第74-75页
    3.5 维吾尔族颅骨性别鉴定方法第75-86页
        3.5.1 相关工作第75-76页
        3.5.2 颅骨结构和性别差异第76-78页
        3.5.3 颅骨性别判定流程第78-79页
        3.5.4 测量指标的定义第79页
        3.5.5 完整颅骨性别判别法第79-82页
        3.5.6 测量指标结果分析第82-84页
        3.5.7 不完整颅骨性别鉴定第84-86页
    3.6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颅面生理点对应关系建立第87-107页
    4.1 相关工作第87-88页
    4.2 基于TPS变形与多尺度约束的点对应方法第88-96页
        4.2.1 点对应方法流程图第88页
        4.2.2 ICP配准与TPS变形配准第88-92页
        4.2.3 多尺度约束的点对应关系建立第92-96页
    4.3 基于体素化模型与多重距离约束的点对应方法第96-102页
        4.3.1 点对应方法流程图第97页
        4.3.2 模型体素化第97-99页
        4.3.3 测地线与测地距离第99-102页
    4.4 建立点对应关系第102-105页
    4.5 点对应结果分析第105-106页
    4.6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五章 维吾尔族头面部软组织厚度统计与软组织厚度颅面复原方法第107-128页
    5.1 引言第107页
    5.2 相关工作第107-108页
    5.3 维吾尔族的软组织厚度统计分析第108-118页
        5.3.1 软组织厚度特征点的定义方法简介第109-110页
        5.3.2 软组织厚度测量项第110-111页
        5.3.3 特征点软组织厚度计算第111-112页
        5.3.4 软组织厚度统计结果第112页
        5.3.5 软组织厚度结果分析第112-118页
    5.4 基于特征点软组织厚度的颅面复原第118-127页
        5.4.1 软组织厚度与属性规律第119页
        5.4.2 薄板样条函数第119-120页
        5.4.3 基于软组织的面貌复原技术第120-121页
        5.4.4 面貌复原结果评价方法第121页
        5.4.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21-127页
    5.5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六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研究展望第128-131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128-129页
    6.2 研究展望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5页
致谢第145-147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47-148页
作者简介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限学习机不平衡数据分类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拟仿射变换的协同进化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