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传统村落发展过程中的社区治理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一) 选题背景第12-13页
        (二) 研究意义第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9页
        (一) 传统村落发展相关研究第13-15页
        (二) 社区治理相关研究第15-17页
        (三) 传统村落社区化研究第17-19页
    三、相关概念第19-20页
        (一) 中国传统村落第19页
        (二) 社区治理第19-20页
    四、研究内容第20-21页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1-22页
        (一) 研究方法第21-22页
        (二) 技术路线第22页
    六、创新点与不足第22-23页
第二章 我国传统村落的基本概况第23-30页
    一、保护发展政策第23-24页
        (一) 双轨共进的发展主线第23页
        (二) 齐头并进的政策保障第23-24页
        (三) 多部门联合的推动机制第24页
    二、空间分布情况第24-28页
        (一) 地理区位角度第25-26页
        (二) 经济区位角度第26-27页
        (三) 人文区位角度第27-28页
    三、主要发展模式第28-30页
        (一) 政府主导型第28页
        (二) 企业主导型第28-29页
        (三) 村社集体主导型第29页
        (四) 多元合作共治型第29-30页
第三章 传统村落社区治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第30-40页
    一、社区治理之于传统村落的可行性第30-33页
        (一) 传统村落与“社区”的契合点第30-31页
        (二) 社区治理的界限与功能第31-33页
    二、传统村落实行社区治理的必要性第33-40页
        (一) 传统村落发展存在的挑战第34-36页
        (二) 传统村落治理面临的困境第36-37页
        (三) 社区治理之于传统村落的意义第37-40页
第四章 传统村落社区治理模式的基本构建第40-48页
    一、实现目标第41页
    二、基础条件第41-43页
        (一) 政治层面:分权管理体制第41-42页
        (二) 村落层面:文化形态完整第42页
        (三) 村民层面:保护意识浓厚第42-43页
    三、核心体系第43-44页
        (一) 自治系统第43页
        (二) 支援系统第43-44页
        (三) 行政系统第44页
    四、治理途径第44-45页
        (一) 营造社区意识第44-45页
        (二) 弘扬村落传统文化第45页
        (三) 优化人居环境第45页
        (四) 发展产业经济第45页
    五、保障机制第45-48页
        (一) 决策机制第46页
        (二) 执行机制第46页
        (三) 协调机制第46页
        (四) 监督评价机制第46-47页
        (五) 激励机制第47-48页
第五章 模式运用——武汉市罗家岗村社区治理路径分析第48-59页
    一、罗家岗传统村落的基本概况第48-49页
    二、罗家岗传统村落发展现状第49-53页
        (一) 村落保护发展现状第49-51页
        (二) 村落治理现状第51-53页
    三、罗家岗传统村落社区治理的发展路径第53-59页
        (一) 基础条件评判第53-54页
        (二) 核心体系构建建议第54-55页
        (三) 实现途径设计建议第55-57页
        (四) 保障机制建立建议第57-59页
第六章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区协商民主创新机制研究--基于东沙湖社区的经验分析
下一篇:“日本会议”对日本政治与外交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