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绪论 | 第10-22页 |
| 1.1 引言 | 第10页 |
| 1.2 硫对钢铁质量的影响 | 第10-11页 |
| 1.3 铁水预处理脱硫方法 | 第11-13页 |
| 1.4 常用脱硫剂介绍 | 第13-17页 |
| 1.4.1 苏打粉脱硫剂(Na_2CO_3) | 第14-15页 |
| 1.4.2 石灰(CaO) | 第15页 |
| 1.4.3 镁颗粒(Mg) | 第15-16页 |
| 1.4.4 碳化钙颗粒(CaC_2) | 第16-17页 |
| 1.5 铁水包预处理脱硫的意义 | 第17页 |
| 1.6 国内外铁水脱硫现状 | 第17-18页 |
| 1.7 使用软件简介 | 第18-20页 |
| 1.8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 1.8.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20页 |
| 1.8.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1.8.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2.电场作用下喷吹颗粒基本理论 | 第22-27页 |
| 2.1 喷吹颗粒临界速度 | 第22-23页 |
| 2.2 铁水包内氧化钙颗粒受力分析 | 第23-25页 |
| 2.2.1 重力 | 第23页 |
| 2.2.2 阻力 | 第23-24页 |
| 2.2.3 虚拟质量力 | 第24页 |
| 2.2.4 压力梯度力 | 第24-25页 |
| 2.2.5 洛伦兹力 | 第25页 |
| 2.3 外加电场时电压大小的确定 | 第25-27页 |
| 3.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7-35页 |
| 3.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 3.2 铁水包底喷粉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28-35页 |
| 3.2.1 假设条件 | 第28页 |
| 3.2.2 控制方程 | 第28-30页 |
| 3.2.3 湍流模型 | 第30-31页 |
| 3.2.4 多相流模型选择 | 第31-33页 |
| 3.2.5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33-35页 |
| 4.铁水包底部喷吹氧化钙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5-59页 |
| 4.1 无电场作用下铁水包底喷粉模拟研究 | 第35-48页 |
| 4.1.1 铁水初始温度对氧化钙颗粒分布的影响 | 第35-39页 |
| 4.1.2 喷吹速度对氧化钙颗粒分布的影响 | 第39-48页 |
| 4.2 加入电场作用下铁水包底喷粉模拟研究 | 第48-58页 |
| 4.2.1 初始加入电场对氧化钙颗粒分布的影响 | 第49-53页 |
| 4.2.2 喷吹2S氮气后加入电场对氧化钙颗粒分布的影响 | 第53-58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5.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