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论文--古生代(界)论文--二叠纪(系)论文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二叠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页
    1.3 本文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及拟解决的问题第10页
    1.4 论文相关工作量第10-13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3-20页
    2.1 研究区交通、位置概况第13页
    2.2 自然地理概况第13页
    2.3 区域构造背景第13-14页
        2.3.1 研究区构造位置第13-14页
        2.3.2 研究区构造行迹特征第14页
    2.4 研究区地层划分第14-18页
        2.4.1 石炭系构造层第14-16页
        2.4.2 二叠系构造层第16-18页
    2.5 研究区侵入岩第18页
    2.6 构造第18-20页
第三章 二叠系岩石地层的重新划分第20-24页
    3.1 佳木河组的创名及沿革第20-21页
    3.2 佳木河组新认识第21-22页
    3.3 佳木河组的清理及白杨河组的建立第22-24页
第四章 二叠系佳木河组地质特征第24-37页
    4.1 佳木河组地质特征第24页
    4.2 剖面列述及岩石组合第24-29页
    4.3 各岩性段特征及接触关系第29-30页
    4.4 时代讨论第30-33页
        4.4.1 接触关系依据第30-32页
        4.4.2 古生物化石依据第32-33页
    4.5 沉积环境第33-35页
        4.5.1 岩矿标志第33-34页
        4.5.2 生物标志第34页
        4.5.3 物理标志第34-35页
    4.6 区域对比第35-36页
    4.7 元素富集特征第36-37页
第五章 二叠系白杨河组地质特征第37-52页
    5.1 展布范围第37-38页
    5.2 层型剖面列述及层型剖面选取第38-43页
    5.3 岩石组合及岩相变化第43-46页
    5.4 形成时代第46-50页
    5.5 区域对比第50页
    5.6 古火山机构的恢复第50-52页
第六章 结论第52-54页
    一、主要研究成果及进展第52-53页
    二、存在问题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图版说明第58-64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可可尔塔地区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构造属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源信息的煤炭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