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教育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渤海国的建立 | 第13-17页 |
一、大祚荣立国 | 第13-14页 |
二、唐朝册封体制下的地方民族政权 | 第14-15页 |
三、渤海国的人口与民族构成 | 第15-16页 |
注释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渤海国的教育建制 | 第17-28页 |
一、中央官学 | 第17-19页 |
二、地方官学 | 第19-20页 |
三、私学教育 | 第20-21页 |
四、留学教育 | 第21-24页 |
五、女子教育 | 第24-26页 |
注释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渤海教育的内容 | 第28-37页 |
一、以儒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 第28-30页 |
二、汉语汉字教育 | 第30-31页 |
三、诗歌文学和音乐舞蹈教育 | 第31-34页 |
四、生产生活技能的传授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渤海国教育的特点 | 第37-43页 |
一、崇儒兴学的教育政策 | 第37-39页 |
(一)“崇儒兴学”政策制定的原因 | 第37页 |
(二)“崇儒兴学”政策的发展过程 | 第37-39页 |
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 第39-42页 |
(一)地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性 | 第39-40页 |
(二)教育对象的等级差异 | 第40-41页 |
(三)教育内容的殊异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渤海国教育奠定了“海东盛国”的根基 | 第43-47页 |
一、专制王权政治的形成 | 第43-44页 |
二、多种生业并立的经济体系 | 第44-45页 |
三、“车书本一家”局面的文化盛况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