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非对称DUFFING方程的主共振分析 | 第16-34页 |
| 2.1 引言 | 第16页 |
| 2.2 主共振响应的近似解析求解与稳定性分析 | 第16-23页 |
| 2.2.1 谐波平衡法求响应方程 | 第16-18页 |
| 2.2.2 稳定性分析 | 第18-21页 |
| 2.2.3 近似解析解的数值验证 | 第21-23页 |
| 2.3 主共振响应中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 | 第23-33页 |
| 2.3.1 振动突跳现象分析 | 第24-28页 |
| 2.3.2 鞍结分岔特性分析 | 第28-30页 |
| 2.3.3 参数对鞍结分岔集的影响分析 | 第30-3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非对称DUFFING方程的1/2次亚谐共振分析 | 第34-52页 |
| 3.1 引言 | 第34页 |
| 3.2 1 /2次亚谐共振响应的近似解析求解与稳定性分析 | 第34-40页 |
| 3.2.1 谐波平衡法求响应方程 | 第34-36页 |
| 3.2.2 稳定性分析 | 第36-38页 |
| 3.2.3 近似解析解的数值验证 | 第38-40页 |
| 3.3 1 /2次亚谐共振响应中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 | 第40-50页 |
| 3.3.1 亚谐解在参数平面F_0-F_1上的存在区域 | 第41-42页 |
| 3.3.2 参数对F_0-F_1参数平面内亚谐解存在区域的影响分析 | 第42-43页 |
| 3.3.3 振动突跳现象分析 | 第43-47页 |
| 3.3.4 参数对幅频曲线的影响分析 | 第47-5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4章 两自由度非对称DUFFING系统的主共振分析 | 第52-69页 |
| 4.1 引言 | 第52页 |
| 4.2 主共振响应的近似解析求解与稳定性分析 | 第52-60页 |
| 4.2.1 谐波平衡法求响应方程 | 第52-55页 |
| 4.2.2 稳定性分析 | 第55-57页 |
| 4.2.3 近似解析解的数值验证 | 第57-60页 |
| 4.3 主共振响应中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 | 第60-68页 |
| 4.3.1 振动突跳现象分析 | 第61-64页 |
| 4.3.2 鞍结分岔特性分析 | 第64-65页 |
| 4.3.3 参数对鞍结分岔集的影响分析 | 第65-6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5章 两自由度非对称DUFFING系统1/2次亚谐共振下的分岔特性 | 第69-87页 |
| 5.1 引言 | 第69页 |
| 5.2 1 /2次亚谐共振响应的分岔特性 | 第69-72页 |
| 5.3 参数对1/2次亚谐响应分岔特性的影响 | 第72-76页 |
| 5.3.1 阻尼的影响 | 第72-74页 |
| 5.3.2 简谐激励幅值的影响 | 第74-76页 |
| 5.4 1 /2次亚谐共振响应中的拟周期响应及其演化 | 第76-86页 |
| 5.4.1 亚谐交叉区中的拟周期响应及其随激励频率的演化 | 第77-81页 |
| 5.4.2 亚谐间隔区中的拟周期响应及其随激励频率的演化 | 第81-8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结论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