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2-17页 |
(一) 对金毓黻生平事迹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 对金毓黻学术成就、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游的研究 | 第13-15页 |
(三) 对《静晤室日记》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研究难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一章 金毓黻的生平经历及治史历程 | 第19-23页 |
一、金毓黻的生平经历 | 第19-21页 |
(一) 求学时期(1892—1916年) | 第19-20页 |
(二) 仕宦时期(1916—1936年) | 第20页 |
(三) 教学著述时期(1936—1962年) | 第20-21页 |
二、金毓黻的治史历程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金毓黻史学成就概述 | 第23-33页 |
一、“理、文、小、史”的研学之路 | 第23-24页 |
二、金毓黻史学成就述评 | 第24-33页 |
(一) 东北史研究 | 第25-26页 |
(二) 宋辽金史研究 | 第26-27页 |
(三) 中国史学史研究 | 第27-31页 |
(四) 近代史研究 | 第31-32页 |
(五) 明清史研究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金毓黻史学思想发微 | 第33-49页 |
一、古之经籍,悉为史裁 | 第33-35页 |
二、考古尤贵知今 | 第35-37页 |
三、治史之士,宜备三勤 | 第37-39页 |
四、学贵博综,治史尤要 | 第39-41页 |
五、经验之谈:金毓黻的史学方法论 | 第41-49页 |
(一) 论史料 | 第41-43页 |
(二) 论史书读法 | 第43-44页 |
(三) 论历史写作 | 第44-46页 |
(四) 论史书体裁 | 第46-49页 |
第四章 金毓黻史学思想评价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表 | 第57-59页 |
一、《金氏世系表》 | 第57-58页 |
二、《金毓黻学术交游简表》(略)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