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不同氧化程度与缺陷度氧化石墨烯制备及其吸附Cu2+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重金属离子水体的污染及危害第12-14页
        1.1.1 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2-13页
        1.1.2 水体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第13-14页
    1.2 吸附法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第14-20页
        1.2.1 重金属吸附剂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1.2.1.1 活性炭吸附剂第15-16页
            1.2.1.2 碳纳米管吸附剂第16页
            1.2.1.3 生物吸附剂第16-17页
            1.2.1.4 其它经济吸附剂第17页
        1.2.2 重金属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2.2.1 重金属吸附动力学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2.2.2 重金属吸附热力学的研究进展第19页
        1.2.3 重金属吸附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2.4 重金属吸附剂再生的研究进展第20页
    1.3 氧化石墨烯的特点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1.4 氧化石墨烯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5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1 课题来源第23页
        1.5.2 研究目的第23页
        1.5.3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不同氧化程度与缺陷度的氧化石墨烯制备与表征第24-36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24-25页
        2.2.2 GO的制备方法第25-26页
        2.2.3 GO的结构表征方法第26-27页
            2.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第26页
            2.2.3.2 拉曼光谱 (Raman spectroscopy)第26页
            2.2.3.3 X射线衍射 (XRD)第26页
            2.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第26页
            2.2.3.5 元素分析 (EA)第26页
            2.2.3.6 原子力显微镜 (AFM)第26-27页
    2.3 GO的结构表征第27-34页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FTIR)第27页
        2.3.2 拉曼光谱分析 (Raman spectroscopy)第27-29页
        2.3.3 X射线衍射分析 (XRD)第29-30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XPS)第30-32页
        2.3.5 元素分析(EA)第32-33页
        2.3.6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第33页
        2.3.7 GO氧化程度和完整芳香环平均尺寸的计算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不同氧化程度和缺陷度氧化石墨烯对Cu~(2+)的吸附特性第36-50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36-37页
        3.2.2 GO吸附水中Cu~(2+)的实验方法第37-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49页
        3.3.1 溶液pH对吸附Cu~(2+)的影响第40-41页
        3.3.2 溶液离子强度对吸附Cu~(2+)的影响第41-42页
        3.3.3 Cu~(2+)初始浓度对吸附Cu~(2+)的影响与吸附等温线第42-46页
        3.3.4 吸附时间对吸附Cu~(2+)的影响和吸附动力学第46-47页
        3.3.5 吸附热力学第47-48页
        3.3.6 GO结构对吸附Cu~(2+)的影响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吸附剂的再生特性第50-53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50页
        4.2.2 GO吸附-解吸实验方法第50-5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1-52页
        4.3.1 HCl浓度对解吸GO中Cu~(2+)的影响第51页
        4.3.2 吸附-解吸循环次数对GO吸附Cu~(2+)的影响第51-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结论第53页
    创新点第53-54页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附件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S-SVM的厌氧发酵过程软测量建模研究
下一篇:基于分选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