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1.2.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2 生态承载力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3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承载力影响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4 数据挖掘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1.3.2 数据来源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 第18-24页 |
2.1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分析 | 第18-20页 |
2.2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变化和趋势 | 第20-21页 |
2.3 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分析 | 第21-22页 |
2.4 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分析 | 第22-23页 |
2.5 小结 | 第23-24页 |
3 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 第24-36页 |
3.1 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27页 |
3.1.1 构建依据 | 第24页 |
3.1.2 构建原则 | 第24-25页 |
3.1.3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页 |
3.1.4 指标涵义 | 第25-27页 |
3.2 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27-28页 |
3.3 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评价 | 第28-36页 |
3.3.1 生态弹性度分析 | 第28-31页 |
3.3.2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 第31-33页 |
3.3.3 社会经济影响力分析 | 第33-35页 |
3.3.4 生态承载力分析 | 第35-36页 |
3.4 小结 | 第36页 |
4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 第36-39页 |
4.1 土地资源承载力 | 第36-38页 |
4.2 土地利用动态度、程度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分析 | 第38-39页 |
4.2.1 土地利用动态度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分析 | 第38页 |
4.2.2 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分析 | 第38-39页 |
4.3 小结 | 第39页 |
5 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生态承载力预测 | 第39-41页 |
5.1 模型概述 | 第39-40页 |
5.2 生态承载力预测 | 第40-41页 |
5.3 小结 | 第41页 |
6 结论与对策 | 第41-43页 |
6.1 结论 | 第41-42页 |
6.2 讨论 | 第42-43页 |
7 创新与不足 | 第43-44页 |
7.1 研究创新 | 第43页 |
7.2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Abstract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项目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