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Ⅵ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

铬(Ⅲ)的萃取及其碱反萃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9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铬资源的回收第10-13页
     ·铬第10页
     ·铬资源回收及其研究现状第10-13页
       ·溶剂萃取法第10-11页
       ·微生物法第11页
       ·化学沉淀法第11页
       ·电解法第11页
       ·铁氧体技术第11-12页
       ·冶炼法第12页
       ·制作工业材料第12-13页
       ·其他方法第13页
     ·从污水、污泥和工业废料等中回收铬的工艺方法小结第13页
   ·镍资源的回收第13-17页
     ·镍第13-14页
     ·镍资源回收及其研究现状第14-17页
       ·溶剂萃取法第14页
       ·化学沉淀法第14-15页
       ·离子交换法第15页
       ·络合、吸附法第15-16页
       ·电解法第16页
       ·直接制成工业材料第16页
       ·其他第16-17页
     ·从废水、废渣、废料等中回收镍的工艺方法小结第17页
   ·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19-22页
   ·实验料液第19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9页
   ·实验试剂第19-20页
   ·实验方法第20页
   ·总体流程第20页
   ·分析方法第20-22页
     ·铬、镍的测定第20-22页
第三章 酸性萃取剂萃取分离铬、镍第22-38页
   ·萃取剂、稀释剂及助溶剂的选择第22-23页
   ·实验部分第23页
     ·实验原理第23页
     ·实验方法第23页
   ·P204 萃取分离铬、镍第23-30页
     ·结果与讨论第23-30页
       ·P204 的皂化率对萃取分离铬、镍的影响第24-25页
       ·P204 浓度对萃取分离铬、镍的影响第25-26页
       ·振荡萃取平衡时间的选择第26-27页
       ·助溶剂浓度对萃取分离铬、镍的影响第27-28页
       ·相比的选择第28-29页
       ·初始水相铬、镍浓度对萃取分离铬、镍的影响第29-30页
     ·小结第30页
   ·P507 萃取分离铬、镍第30-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0-37页
       ·P507 的皂化率对萃取分离铬、镍的影响第30-32页
       ·振荡萃取平衡时间的选择第32-33页
       ·助溶剂浓度对萃取分离铬、镍的影响第33页
       ·P507 浓度对萃取分离铬、镍的影响第33-35页
       ·相比的选择第35-36页
       ·初始水相铬镍浓度对萃取分离铬、镍的影响第36-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碱反萃取第38-45页
   ·反萃剂的选择第38页
   ·实验原理第38-39页
   ·实验方法第39页
   ·碱反萃取P204 中负载铬的研究第39-42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1页
       ·碱浓度的选择第39页
       ·反萃取相比的确定第39-40页
       ·温度对反萃取的影响第40页
       ·反萃取时间的影响第40-41页
       ·P204 负载有机相中的C13+的碱反萃取串级实验第41页
     ·小结第41-42页
   ·碱反萃P507 中负载铬的研究第42-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4页
       ·碱浓度的选择第42页
       ·反萃取相比的确定第42-43页
       ·温度对反萃取的影响第43页
       ·反萃取时间的影响第43页
       ·P507 负载有机相中的C13+的碱反萃取串级实验第43-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碱反萃取负载铬的萃取剂的动力学研究第45-55页
   ·动力学原理第45-47页
   ·氢氧化钠从P204 负载有机相中反萃取铬的动力学研究第47-51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0页
       ·搅速的影响第47-48页
       ·碱浓度对反萃速率的影响第48-49页
       ·负载有机相铬浓度对反萃速率的影响第49-50页
       ·温度的影响第50页
     ·小结第50-51页
   ·氢氧化钠从P507 负载有机相中反萃取铬的动力学研究第51-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4页
       ·搅速的影响第51页
       ·碱浓度对反萃速率的影响第51-52页
       ·负载有机相铬浓度对反萃速率的影响第52-53页
       ·温度的影响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保型三价铬镀硬铬的研究
下一篇:MnZn软磁铁氧体材料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