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杂草论文

外来入侵种意大利苍耳与土著种苍耳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生物入侵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 植物竞争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植物竞争的分类第12页
        1.2.2 植物竞争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3 影响植物竞争的因素第13-14页
    1.3 外来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土著种苍耳和外来入侵种意大利苍耳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4.1 我国苍耳属植物的概况第15页
        1.4.2 苍耳的研究概况第15-17页
        1.4.3 意大利苍耳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
    1.6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水分对意大利苍耳与苍耳竞争能力影响的比较第20-2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2.1.1 实验材料第20页
        2.1.2 实验设计第20页
        2.1.3 数据采集第20页
        2.1.4 数据分析第20-2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1-26页
        2.2.1 水分对意大利苍耳和苍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1-22页
        2.2.2 水分对意大利苍耳和苍耳叶面积和株高的影响第22-24页
        2.2.3 水分对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生物量的影响第24-25页
        2.2.4 意大利苍耳和苍耳在不同水分水平下的竞争效应第25-26页
    2.3 讨论第26-28页
    2.4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氮素对意大利苍耳与苍耳竞争能力影响的比较第29-3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9页
        3.1.1 实验材料第29页
        3.1.2 实验设计第29页
        3.1.3 数据采集第29页
        3.1.4 数据分析第2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3.2.1 氮素对意大利苍耳和苍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3.2.2 氮素对意大利苍耳和苍耳叶面积和株高的影响第30-31页
        3.2.3 氮素对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生物量的影响第31-34页
        3.2.4 意大利苍耳和苍耳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竞争效应第34页
    3.3 讨论第34-36页
    3.4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地上、地下隔离对意大利苍耳与苍耳竞争能力影响的比较第37-4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4.1.1 实验材料第37页
        4.1.2 实验设计第37页
        4.1.3 数据采集第37页
        4.1.4 数据分析第37-38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4.2.1 地上、地下隔离对意大利苍耳与苍耳生长的影响第38-40页
        4.2.2 地上、地下隔离对意大利苍耳与苍耳竞争指数的影响第40页
        4.2.3 地上、地下隔离的相互作用第40-41页
    4.3 讨论第41-42页
    4.4 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3-45页
    5.1 结论第43页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43页
    5.3 展望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致谢第50-51页
作者简历第51-52页
附件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博物馆与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城市博物馆建筑研究
下一篇:滴灌水氮耦合对燕麦生理特性和产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