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麦羟硅钠石概述 | 第12-14页 |
1.1.1 麦羟硅钠石的结构与性能 | 第12-13页 |
1.1.2 麦羟硅钠石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 麦羟硅钠石的应用 | 第14-17页 |
1.2.1 吸附材料 | 第14-15页 |
1.2.2 生物医学领域 | 第15页 |
1.2.3 其他应用 | 第15-17页 |
1.3 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应用 | 第17-20页 |
1.3.1 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17-18页 |
1.3.2 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3 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与测试 | 第23-27页 |
2.1 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3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1.3 分析测试仪器 | 第24页 |
2.2 实验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24-26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4-25页 |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25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5页 |
2.2.4 磁性能分析 | 第25页 |
2.2.5 介孔性分析 | 第25页 |
2.2.6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及浓度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27-39页 |
3.1 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27-28页 |
3.1.1 水热法合成magadiite | 第27页 |
3.1.2 季铵盐改性magadiite | 第27-28页 |
3.1.3 Mag-Fe_3O_4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28页 |
3.1.4 Org-Mag-Fe_3O_4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28页 |
3.2 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表征 | 第28-34页 |
3.2.1 晶相分析 | 第28-29页 |
3.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0页 |
3.2.3 形貌分析 | 第30-31页 |
3.2.4 磁性能测试分析 | 第31-33页 |
3.2.5 介孔性分析 | 第33-34页 |
3.3 制备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影响因素 | 第34-37页 |
3.3.1 Fe~(2+)与Fe~(3+)的摩尔比对复合粒子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2 Mag与Fe_3O_4的质量比对复合粒子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 | 第39-54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4.1.1 亚甲基蓝溶液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9-40页 |
4.1.2 吸附试验 | 第40页 |
4.2 各吸附剂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因素 | 第40-45页 |
4.2.1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2 溶液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3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4 溶液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吸附动力学 | 第45-47页 |
4.3.1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45-46页 |
4.3.2 吸附速率机理分析 | 第46-47页 |
4.4 吸附等温线 | 第47-49页 |
4.5 各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对比 | 第49-50页 |
4.6 吸附机理的探讨 | 第50-53页 |
4.6.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0-51页 |
4.6.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制备药物载体 | 第54-66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5.1.1 五氟尿嘧啶溶液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4-55页 |
5.1.2 药物载体的制备及载药量的计算 | 第55-56页 |
5.1.3 药物载体体外缓释实验 | 第56-57页 |
5.2 药物载体的结构表征 | 第57-60页 |
5.2.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7-58页 |
5.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8-60页 |
5.3 体外缓释性能 | 第60-64页 |
5.3.1 药物载体在模拟人体胃液和肠液缓冲液中的缓释行为 | 第60-62页 |
5.3.2 缓释动力学分析 | 第62-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创新点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