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 第13-3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3 数据录入 | 第17页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18-28页 |
3.1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 第18-20页 |
3.2 2000~2015年原发性肝癌的整体构成比 | 第20-21页 |
3.3 2000~2015年不同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构成比 | 第21页 |
3.4 不同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 第21-23页 |
3.5 不同民族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 第23-24页 |
3.6 不同年龄段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 第24-26页 |
3.7 不同性别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 第26页 |
3.8 伴或不伴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8-33页 |
第五章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二部分 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34-5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34-3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2.1 病例纳入和样本的选取 | 第35页 |
2.2 样品的制备 | 第3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7-46页 |
3.1 肝癌组织与癌灶远旁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37页 |
3.2 差异基因的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 | 第37-39页 |
3.3 差异基因的GO生物通路富集分析 | 第39-4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6-50页 |
4.1 差异基因的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讨论 | 第46-47页 |
4.2 差异基因的GO生物通路富集分析讨论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综述 | 第59-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