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2页 |
综述部分 | 第12-37页 |
综述一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12-29页 |
1 流行病学 | 第12页 |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第12-17页 |
3 治疗 | 第17-21页 |
4 问题和展望 | 第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9页 |
综述二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第29-37页 |
1 病名症候的阐述 | 第29页 |
2 病因病机 | 第29-31页 |
3 辨证分型 | 第31页 |
4 治疗 | 第31-34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临床部分 李军祥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总结 | 第37-45页 |
1 从心论治 | 第37-39页 |
2 从肝论治 | 第39-40页 |
3 从脾论治 | 第40-41页 |
4 从肺论治 | 第41-42页 |
5 从肾论治 | 第42-43页 |
6 结语 | 第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81页 |
实验一 痛泻安肠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的作用评价 | 第45-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结果 | 第49-54页 |
讨论 | 第54-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实验二 PLC-γ/TRPV 1信号通路在IBS-D模型大鼠的表达变化及痛泻安肠方的干预效应 | 第62-8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70页 |
结果 | 第70-74页 |
讨论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结语 | 第81-83页 |
1 结论 | 第81页 |
2 创新点 | 第81-82页 |
3 不足与展望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