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基于粒度反推法的土地整治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1.1 现实背景第10-11页
        1.1.2 理论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6页
        1.3.1 国外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3 基本结论第16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第16-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数据来源第18页
        1.4.4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论文结构第19-20页
2 基础概念与理论第20-24页
    2.1 基本概念第20-21页
        2.1.1 土地整治第20页
        2.1.2 生态网络第20-21页
    2.2 相关理论第21-23页
        2.2.1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21-22页
        2.2.2 景观连通性理论第22页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3页
    2.3 小结第23-24页
3 研究区概况第24-27页
    3.1 自然条件概况第24-25页
        3.1.1 地理位置第24页
        3.1.2 地形地貌第24页
        3.1.3 土壤特征第24-25页
        3.1.4 气候特征第25页
    3.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25-27页
        3.2.1 经济发展条件第25页
        3.2.2 社会发展条件第25-26页
        3.2.3 土地利用现状第26-27页
4 流域生态源地识别第27-42页
    4.1 粒度反推法运行原理第27-29页
        4.1.1 粒度反推法原理第27-28页
        4.1.2 实验过程第28-29页
    4.2 不同粒度水平下数据栅格化第29-31页
    4.3 连通性分析确定生态源地结构第31-42页
        4.3.1 不同粒度水平下生态景观指数变化第31-38页
        4.3.2 相同粒度水平下生态景观指数变化第38-39页
        4.3.3 数据分析与粒度获取第39-42页
5 生态网络构建第42-56页
    5.1 构建耗费阻力面第42-50页
        5.1.1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第42-43页
        5.1.2 确定生态阻力值第43-49页
        5.1.3 构建综合阻力面第49-50页
    5.2 构建生态网络第50-53页
        5.2.1 识别生态廊道第50-51页
        5.2.2 确定生态节点第51页
        5.2.3 确定生态网络第51-53页
    5.3 生态网络优化建议第53-56页
        5.3.1 优化原则第53-54页
        5.3.2 优化策略第54-5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6-59页
    6.1 结论第56-57页
    6.2 展望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耕地分等参数研究--以黑龙江省为案例
下一篇: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问题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