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3页 |
1.1 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1.1 色谱法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1.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 化学计量学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1 主成分分析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2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 | 第15页 |
1.2.3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中药谱效关系研究 | 第16-17页 |
1.4 牛黄上清片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1.4.1 牛黄上清片概述 | 第17-18页 |
1.4.2 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5 本课题立题依据、设计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1.5.1 本课题立题依据 | 第20页 |
1.5.2 本课题研究思路设计 | 第20-21页 |
1.5.3 本课题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2章 牛黄上清片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 第23-48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3-25页 |
2.1.1 仪器 | 第23-24页 |
2.1.2 试剂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及条件优化 | 第25-30页 |
2.2.1 供试品溶液提取溶剂和方法的比较 | 第25-26页 |
2.2.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6-27页 |
2.2.3 流动相的选择 | 第27-29页 |
2.2.4 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29页 |
2.2.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0页 |
2.3 指纹图谱方法学验证 | 第30-36页 |
2.3.1 精密度试验 | 第30-32页 |
2.3.2 重复性试验 | 第32-34页 |
2.3.3 稳定性试验 | 第34-36页 |
2.4 牛黄上清片指纹图谱的构建 | 第36-40页 |
2.4.1 牛黄上清片指纹图谱和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36-38页 |
2.4.2 色谱峰的鉴定 | 第38-40页 |
2.4.3 共有峰的确定 | 第40页 |
2.5 牛黄上清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 | 第40-41页 |
2.6 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与分析 | 第41-46页 |
2.6.1 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2.6.2 模式识别的选择 | 第42-43页 |
2.6.3 PLS-DA模型分析及验证 | 第43页 |
2.6.4 PLS-DA分析 | 第43-46页 |
2.7 讨论与小结 | 第46-48页 |
第3章 牛黄上清片谱效关系研究 | 第48-69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48-49页 |
3.1.1 仪器 | 第48-49页 |
3.1.2 试剂 | 第4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3.2.1 实验原理 | 第49页 |
3.2.2 实验准备 | 第49页 |
3.2.3 牛黄上清片样品的制备 | 第49-50页 |
3.2.4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50页 |
3.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0-51页 |
3.2.6 干扰试验 | 第51-53页 |
3.3 牛黄上清片样品体外抗内毒素活性测定 | 第53-54页 |
3.3.1 内毒素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53-54页 |
3.3.2 样品与内毒素标准溶液的反应与测定 | 第54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54-61页 |
3.4.1 体外最低抗内毒素浓度的确定 | 第58-59页 |
3.4.2 抗内毒素活性比较 | 第59-61页 |
3.5 谱效关系分析 | 第61-67页 |
3.5.1 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61-62页 |
3.5.2 谱效关系数据分析 | 第62-65页 |
3.5.3 抗内毒素活性预测分析 | 第65-67页 |
3.6 讨论与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牛黄上清片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研究 | 第69-82页 |
4.1 仪器与试剂 | 第69页 |
4.1.1 仪器 | 第69页 |
4.1.2 试剂 | 第6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4.2.1 牛黄上清片提取液的制备 | 第69-70页 |
4.2.2 肝微粒体孵育条件 | 第70页 |
4.2.3 生物样品的处理 | 第70页 |
4.2.4 LC-MS分析条件 | 第70-71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80页 |
4.3.1 代谢物的鉴定与分析 | 第75-78页 |
4.3.2 抗内毒素活性成分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途径 | 第78-80页 |
4.4 肝微粒体与体内代谢物的比较 | 第80-81页 |
4.5 讨论与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5.1 结论 | 第82-83页 |
5.1.1 牛黄上清片指纹图谱研究 | 第82页 |
5.1.2 牛黄上清片体外抗内毒素活性分析 | 第82-83页 |
5.1.3 牛黄上清片谱效关系分析 | 第83页 |
5.1.4 牛黄上清片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分析 | 第83页 |
5.2 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A HPLC指纹图谱所鉴定色谱峰的化学结构 | 第92-95页 |
附录B 各色谱峰与对照品的紫外吸收图谱 | 第95-100页 |
附录C | 第100-112页 |
附录D 样品色谱峰峰面积归一化数据 | 第112-11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8-119页 |
综述 | 第119-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