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一、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构成作品 | 第11-12页 |
二、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归属问题 | 第12页 |
第三节 评述 | 第12-13页 |
第四节 创新点 | 第13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人工智能概述 | 第15-20页 |
第一节 人工智能概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人工智能作品的特征 | 第17-18页 |
一、弱人工智能 | 第17-18页 |
二、强人工智能 | 第18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法保护的必要性 | 第20-23页 |
第一节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需求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社会公众获取人工智能创作物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相关领域立法的空白 | 第22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品”匹配 | 第23-30页 |
第一节 人工智能创作物作品匹配的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形式条件上的作品匹配 | 第24-29页 |
一、所属领域与可复制性 | 第24页 |
二、成果属性 | 第24-26页 |
三、“独创性” | 第26-29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五章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权利归属问题 | 第30-44页 |
第一节 权利归属所涉主体辨析 | 第30-38页 |
一、公共领域 | 第30-32页 |
二、人工智能程序开发者 | 第32-33页 |
三、人工智能投资者 | 第33-35页 |
四、人工智能使用者 | 第35-36页 |
五、人工智能本身 | 第36-38页 |
第二节 相关立法的分析 | 第38-41页 |
第三节 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归属模式 | 第41-43页 |
一、弱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归属 | 第41-42页 |
二、强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归属 | 第42-4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件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