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研究背景、内容和课题来源 | 第10-16页 |
1.1.1 洪水及洪水灾害 | 第11-12页 |
1.1.2 我国洪水灾害发生的概况 | 第12-13页 |
1.1.3 我国现有的洪水灾害补偿机制 | 第13页 |
1.1.4 洪水保险的作用 | 第13-15页 |
1.1.5 问题的产生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1.3.2 国外文献述评 | 第21-23页 |
1.4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 第23-2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4.2 创新点 | 第23-24页 |
1.4.3 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流域经济学与洪水保险相关理论 | 第25-31页 |
2.1 流域与流域管理 | 第25-26页 |
2.1.1 流域的定义 | 第25页 |
2.1.2 流域管理的定义 | 第25-26页 |
2.2 流域经济 | 第26-27页 |
2.2.1 流域经济的含义 | 第26页 |
2.2.2 流域经济的特征 | 第26页 |
2.2.3 流域经济学 | 第26-27页 |
2.3 洪水风险 | 第27-29页 |
2.3.1 洪水风险的概念 | 第27页 |
2.3.2 洪水风险的特征 | 第27-28页 |
2.3.3 洪水风险的可保性分析 | 第28-29页 |
2.4 洪水保险 | 第29-31页 |
2.4.1 洪水保险的概念 | 第29页 |
2.4.2 洪水保险的流域性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洪水保险国内外发展历史 | 第31-39页 |
3.1 国外洪水保险经验介绍 | 第31-33页 |
3.1.1 美国 | 第31-32页 |
3.1.2 英国 | 第32-33页 |
3.2 国外洪水保险经验比较 | 第33-34页 |
3.2.1 共同点 | 第33-34页 |
3.2.2 优势与不足 | 第34页 |
3.3 我国洪水保险模式探讨 | 第34-39页 |
第四章 我国洪水保险的供需分析 | 第39-46页 |
4.1 我国洪水保险的需求分析 | 第39-42页 |
4.1.1 不同流域洪水风险水平比较 | 第39-42页 |
4.2 我国洪水保险的供给分析 | 第42-46页 |
4.2.1 市场现有产品的分析(涉及到洪水保险责任) | 第42-44页 |
4.2.2 供给不足的原因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基于流域的洪水风险图的构建与费率厘定 | 第46-51页 |
5.1 流域内洪水风险区域的界定 | 第46-47页 |
5.1.1 洪水风险图 | 第46页 |
5.1.2 洪水风险图的作用 | 第46-47页 |
5.1.3 洪水风险图的制定 | 第47页 |
5.2 洪水保险费率厘定 | 第47-49页 |
5.2.1 洪水保险合理厘定的意义 | 第47-48页 |
5.2.2 洪水保险费率厘定方法 | 第48-49页 |
5.3 承保理赔新技术 | 第49-51页 |
第六章 基于流域的洪水保险制度运行 | 第51-61页 |
6.1 流域洪水保险模式选取 | 第51-53页 |
6.1.1 模式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 第51-52页 |
6.1.2 我国洪水保险模式 | 第52-53页 |
6.1.3 流域洪水保险投保方式 | 第53页 |
6.2 流域洪水保险体系建设 | 第53-54页 |
6.2.1 保障风险范围 | 第54页 |
6.3 基于流域的洪水保险基金 | 第54-56页 |
6.3.1 流域洪水保险基金设立原则 | 第54-56页 |
6.4 流域洪水保险的机制设计 | 第56-57页 |
6.4.1 风险分散机制 | 第56-57页 |
6.5 流域洪水保险产品设计 | 第57-58页 |
6.5.1 保险标的 | 第57-58页 |
6.5.2 保险责任与保险金额 | 第58页 |
6.6 其他运行相关的措施 | 第58-61页 |
6.6.1 制定洪水法律法规 | 第58-59页 |
6.6.2 洪水保险再保险和洪水指数保险 | 第59页 |
6.6.3 洪水巨灾债券 | 第59-60页 |
6.6.4 健全流域管理体系 | 第60-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