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胎儿民事权利能力概述 | 第10-16页 |
1.1“胎儿”涵义之辨析 | 第10-12页 |
1.1.1 生理学上对“胎儿”的认定 | 第10-11页 |
1.1.2 法律上对“胎儿”的界定 | 第11-12页 |
1.2 胎儿的民事权利救济与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 | 第12-16页 |
1.2.1 胎儿民事权利能力对胎儿保护的影响 | 第12页 |
1.2.2 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肯定说 | 第12-14页 |
1.2.3 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否定说 | 第14-16页 |
第2章 我国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对被侵害胎儿的救济 | 第16-23页 |
2.1 我国民事立法对被侵害胎儿救济的现状 | 第16-18页 |
2.2 我国司法实践对被侵害胎儿救济的现状 | 第18-23页 |
2.2.1 产前检查失误致畸形儿出生引起的纠纷 | 第19-21页 |
2.2.2 胎儿能否作为民事主体提起诉讼 | 第21-23页 |
第3章 胎儿民事权利能力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23-27页 |
3.1 未承认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导致其出生后无救济权 | 第23页 |
3.2 父母的救济权不足以保障胎儿的利益 | 第23-25页 |
3.3 法律对胎儿是否享有继承权和受遗赠权规定不明确 | 第25-26页 |
3.4 对侵犯胎儿权益所造成损害的赔偿范围没有规定 | 第26-27页 |
第4章 胎儿民事权利能力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7-34页 |
4.1 赋予胎儿有限的民事权利能力 | 第27-28页 |
4.2 建立胎儿民事权利能力追溯制度 | 第28-29页 |
4.3 胎儿权益保护范围之建构 | 第29-31页 |
4.3.1 生命权 | 第29-30页 |
4.3.2 健康权 | 第30页 |
4.3.3 受抚养权 | 第30-31页 |
4.4 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 | 第31-34页 |
4.4.1 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特殊性 | 第31-32页 |
4.4.2 提起请求权的主体 | 第32页 |
4.4.3 父母能否成为侵权行为人 | 第32页 |
4.4.4 赔偿范围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