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基于粉煤灰/壳聚糖复合吸附技术的铊污染治理研究--以灵宝市宏农涧河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铊污染现状第12-13页
    1.3 国内外铊污染治理措施第13-14页
        1.3.1 物理方法第13页
        1.3.2 化学方法第13-14页
        1.3.3 生物方法第14页
    1.4 粉煤灰简介第14-16页
        1.4.1 粉煤灰的来源及性质第14-15页
        1.4.2 粉煤灰的组成及危害第15页
        1.4.3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第15-16页
    1.5 壳聚糖性能简介第16-17页
        1.5.1 壳聚糖结构简介第16页
        1.5.2 壳聚糖的理化性质第16页
        1.5.3 壳聚糖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6-17页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21页
        1.6.1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6.2 研究内容第18页
        1.6.3 研究技术路线第18-21页
2 研究地铊污染现状第21-29页
    2.1 宏农涧河铊污染工业源调查第21-25页
        2.1.1 灵宝市黄金冶炼有限公司第24页
        2.1.2 灵宝市开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第24-25页
        2.1.3 灵宝市新凌铅业有限责任公司第25页
    2.2 宏农涧河水质铊污染现状第25-29页
        2.2.1 工业企业外排口水质现状第25-26页
        2.2.2 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水质现状第26-27页
        2.2.3 重点监测断面水质现状第27-29页
3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9-35页
    3.1 供试材料第29页
    3.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9-30页
    3.3 研究方法第30-31页
        3.3.1 现场调研第30页
        3.3.2 实验室分析第30-31页
    3.4 吸附剂的制备第31页
    3.5 材料的表征第31-32页
        3.5.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1-32页
        3.5.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第32页
        3.5.3 X射线衍射第32页
    3.6 吸附动力学模型第32-33页
        3.6.1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第32-33页
        3.6.2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第33页
    3.7 等温吸附模型第33-35页
        3.7.1 Langmuir等温模型第33-34页
        3.7.2 Freundlich等温模型第34-35页
4 FACS吸附材料对铊的吸附研究第35-55页
    4.1 吸附剂的制备第35页
    4.2 吸附剂的表征第35-42页
        4.2.1 SEM分析第35-37页
        4.2.2 FTIR分析第37-40页
        4.2.3 XRD分析第40-42页
    4.3 不同实验条件对吸附的影响第42-47页
        4.3.1 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第42-43页
        4.3.2 反应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第43-44页
        4.3.3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的影响第44-45页
        4.3.4 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第45-46页
        4.3.5 转速对吸附的影响第46-47页
    4.4 吸附动力学第47-51页
        4.4.1 准一级动力学第48-50页
        4.4.2 准二级动力学第50-51页
    4.5 吸附等温线第51-52页
    4.6 吸附剂再生性能研究第52-53页
    4.7 本章小结第53-55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56页
    5.2 展望第56-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9页
致谢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高岭土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铜的吸附性能研究
下一篇:淅川县生态安全评价及调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