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1.2 热电学基础理论 | 第9-17页 |
| 1.2.1 Seebeck效应 | 第9-10页 |
| 1.2.2 Peltier效应 | 第10页 |
| 1.2.3 Thomson效应 | 第10-11页 |
| 1.2.4 热电材料的主要应用 | 第11-13页 |
| 1.2.5 热电优值与工作效率 | 第13-14页 |
| 1.2.6 热电材料性能参数的物理本质 | 第14-17页 |
| 1.3 优化热电性能的方法 | 第17-20页 |
| 1.4 Bi_2Te_3系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1.4.1 Bi_2Te_3合金的性能参数 | 第20页 |
| 1.4.2 Bi_2Te_3系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1.5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5-31页 |
| 2.1 实验材料及其制备 | 第25-27页 |
| 2.1.1 合金成分的选择 | 第25-26页 |
| 2.1.2 实验原料及母合金制备 | 第26-27页 |
| 2.2 区熔定向凝固实验 | 第27-28页 |
| 2.2.1 实验设备 | 第27-28页 |
| 2.2.2 热稳定化处理及区熔定向凝固实验 | 第28页 |
| 2.2.3 热处理实验 | 第28页 |
| 2.3 试样处理及性能测试 | 第28-31页 |
| 2.3.1 组织的分析与观察 | 第28-29页 |
| 2.3.2 热电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 第3章 区熔定向凝固Bi_(23)In_(17)Te_(60)合金组织演化 | 第31-51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Bi_(40-x)In_xTe_60合金共晶成分的验证 | 第31-33页 |
| 3.3 电磁感应熔炼Bi_(23)In_(17)Te_(60)合金组织及成分分析 | 第33-36页 |
| 3.4 定向凝固热稳定化处理Bi_(33)In_7Te_(60)合金的固/液界面 | 第36-39页 |
| 3.5 区熔定向凝固Bi_(23)In_(17)Te_(60)合金组织演化 | 第39-49页 |
| 3.5.1 共晶合金定向凝固条件下的共生生长 | 第39-40页 |
| 3.5.2 定向凝固条件下共生生长的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 3.5.3 生长速度对区熔定向凝固Bi_(23)In_(17)Te_(60)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41-49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4章 区熔定向凝固Bi_(23)In_(17)Te_(60)合金热处理及热电性能 | 第51-66页 |
| 4.1 引言 | 第51页 |
| 4.2 In在Bi_2Te_3相中的固溶度 | 第51-54页 |
| 4.3 热处理工艺的确定 | 第54页 |
| 4.4 热处理对区熔定向凝固Bi_(23)In_(17)Te_(60)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54-61页 |
| 4.4.1 析出相形态 | 第54-56页 |
| 4.4.2 热处理时间对析出相In_2Te_3的影响 | 第56-59页 |
| 4.4.3 晶粒的粗化 | 第59-60页 |
| 4.4.4 层片间距对析出相In_2Te_3的影响 | 第60-61页 |
| 4.5 区熔定向凝固Bi_(23)In_(17)Te_(60)合金的热电性能 | 第61-65页 |
| 4.5.1 Seebeck系数 | 第61-63页 |
| 4.5.2 电导率 | 第63-64页 |
| 4.5.3 功率因子 | 第64页 |
| 4.5.4 热导率 | 第64-65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