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论文--美术片论文

美国儿童电视系列喜剧动画的创作特征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综述第11-1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对象的名词解释第14-17页
        1.4.1 电视动画第14-16页
        1.4.2 儿童喜剧动画第16-17页
    1.5 研究范围和方法第17-19页
        1.5.1 研究范围第17-18页
        1.5.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 美国儿童电视系列喜剧动画创作历程与文化来源第19-27页
    2.1 美国儿童电视系列喜剧动画创作历程概述第19-24页
        2.1.1 “超现实主义”滑稽动画的喜剧风格基因(1907-1950前后)第19-20页
        2.1.2 “有限动画技术”成为儿童电视系列喜剧动画的手段(1950-1990后)第20-22页
        2.1.3 “分级制度”为儿童电视系列喜剧动画的定位(1990-1997)第22页
        2.1.4 “试播短剧”成为儿童电视系列喜剧动画的创新试验场(1995后至今)第22-24页
    2.2 美国儿童电视系列喜剧动画的文化艺术来源第24-27页
        2.2.1 源于“幽默”与“崇尚自由”的民族文化第24页
        2.2.2 源于“玩中成长”的儿童教育理念第24-25页
        2.2.3 源于“杂耍马戏”与“卡通漫画”的艺术母体第25-27页
3 美国儿童电视系列喜剧动画创作特征的案例分析第27-49页
    3.1 戏剧化的喜剧叙事第27-32页
        3.1.1 忠于儿童“真实”引发的事件开端第28-29页
        3.1.2 单线索、高强度的情节发展第29-30页
        3.1.3 紧贴儿童极端心理体验的高潮点第30-31页
        3.1.4 巧合的圆满和开放两种结局第31-32页
    3.2 扁形的喜剧人物第32-36页
        3.2.1 单纯天真的主角第33页
        3.2.2 两种极端性格的主要配角第33-35页
        3.2.3 两类功能性的次要配角第35-36页
    3.3 寓教于乐的喜剧主题第36-38页
        3.3.1 重“乐”轻“教”的娱乐主题第36-37页
        3.3.2 多元化的成长主题第37-38页
    3.4 丰富的喜剧表现手法第38-49页
        3.4.1 颠覆性的喜剧拼贴手法第38-40页
        3.4.2 夸张和变形的喜剧手法第40-42页
        3.4.3 强化属性的拟人与关联喜剧手法第42-44页
        3.4.4 滑稽的戏仿喜剧手法第44-45页
        3.4.5 惊奇的突转喜剧手法第45-49页
4 对中国儿童电视系列喜剧动画创作的思考与讨论第49-55页
    4.1 确立儿童电视系列喜剧动画“儿童为本”的两个观点第50-52页
        4.1.1 改“全年龄”受众为“儿童”受众的创作定位第50-51页
        4.1.2 改“儿童生活再现”为呈现“儿童真实思想”的叙事方式第51-52页
    4.2 形成我国儿童电视系列喜剧动画风格的两点思考第52-55页
        4.2.1 采用“有限”的二维风格第52-54页
        4.2.2 加入多种喜剧表现手法第54-55页
5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作者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00年以来美国歌舞片研究
下一篇:重庆电影院线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