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公诉之立法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1 绪论第14-22页
    1.1 选题背景第14-16页
    1.2 选题意义第16-18页
        1.2.1 学术意义第16-17页
        1.2.2 实践意义第17-18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8-20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0-22页
2 民事公诉的内涵与特性第22-44页
    2.1 民事公诉的内涵探讨第22-28页
        2.1.1 民事公诉为公诉制度应有之义第22-24页
        2.1.2 民事公诉的含义界定第24-26页
        2.1.3 民事公诉权之本质第26-28页
    2.2 民事公诉的特性分析第28-33页
        2.2.1 起诉主体之特定性第28-29页
        2.2.2 诉讼目的之特殊性第29-30页
        2.2.3 制度属性之双重性第30-31页
        2.2.4 适用范围之有限性第31-32页
        2.2.5 既判力之扩张性第32-33页
    2.3 民事公诉的功能体现第33-38页
        2.3.1 维护公共利益第33-34页
        2.3.2 实现社会公正第34-35页
        2.3.3 完善民事权利救济机制第35-36页
        2.3.4 优化检察权配置第36-37页
        2.3.5 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第37-38页
    2.4 民事公诉与相关诉讼制度的关系第38-44页
        2.4.1 民事公诉对传统民事诉讼的突破第38-39页
        2.4.2 民事公诉与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第39-41页
        2.4.3 民事公诉与行政公诉的辩证第41-44页
3 国外民事公诉立法比较考察第44-76页
    3.1 大陆法系民事公诉立法第44-57页
        3.1.1 法国民事公诉立法第44-50页
        3.1.2 德国民事公诉立法第50-53页
        3.1.3 日本民事公诉立法第53-57页
    3.2 英美法系民事公诉立法第57-66页
        3.2.1 英国民事公诉立法第57-60页
        3.2.2 美国民事公诉立法第60-66页
    3.3 俄罗斯民事公诉立法第66-69页
        3.3.1 俄罗斯民事公诉立法背景第66-67页
        3.3.2 俄罗斯民事公诉立法的具体规定第67-68页
        3.3.3 俄罗斯民事公诉立法的特色第68-69页
    3.4 国外民事公诉立法的比较第69-72页
        3.4.1 国外民事公诉立法的共性第69-71页
        3.4.2 国外民事公诉立法的个性第71-72页
    3.5 国外民事公诉立法的启示第72-76页
        3.5.1 模式归纳第72-73页
        3.5.2 体例剖析第73-74页
        3.5.3 经验总结第74-76页
4 我国民事公诉的立法与实践第76-96页
    4.1 我国民事公诉的立法进程第76-81页
        4.1.1 历史回顾第76-78页
        4.1.2 当代发展第78-81页
    4.2 我国民事公诉的实践探索第81-87页
        4.2.1 法院系统的尝试介入第81-82页
        4.2.2 检察系统的审慎努力第82-86页
        4.2.3 政府部门的渐近关注第86-87页
    4.3 对我国民事公诉的学界主张第87-91页
        4.3.1 支持的观点第87-89页
        4.3.2 反对的声音第89-91页
    4.4 对我国民事公诉实践的评价第91-96页
        4.4.1 探索初见成效第91-92页
        4.4.2 缺失依然明显第92-96页
5 我国民事公诉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96-122页
    5.1 我国民事公诉立法的必要性研究第96-109页
        5.1.1 顺应现代民法的发展方向第96-98页
        5.1.2 应对保护公共利益的社会需求第98-105页
        5.1.3 完善公益保护法律体系的法治诉求第105-109页
    5.2 我国民事公诉立法的可行性论证第109-122页
        5.2.1 理论支撑:民事诉权理论的理性诠释第109-114页
        5.2.2 职能基础:检察监督范畴的现代拓展第114-117页
        5.2.3 权能比较:检察机关担纲民事公诉职责的特有优势第117-120页
        5.2.4 实践可行:司法探索积累的良好效果第120-122页
6 我国民事公诉立法的价值取向与模式选择第122-138页
    6.1 我国民事公诉立法的价值取向第122-126页
        6.1.1 正义:伦理价值第122-124页
        6.1.2 效率:经济价值第124页
        6.1.3 公益:社会价值第124-126页
    6.2 我国民事公诉立法的基本原则第126-131页
        6.2.1 公权强制性与私权自主性相制约第126-128页
        6.2.2 法律监督性与公益代表性相结合第128-129页
        6.2.3 介入主动性与救济有限性之衡平第129-131页
    6.3 我国民事公诉立法的模式与体例选择第131-138页
        6.3.1 模式选择第131-133页
        6.3.2 体例选择第133-138页
7 我国民事公诉具体程序之设计第138-166页
    7.1 基本思路第138-139页
    7.2 具体安排第139-166页
        7.2.1 起诉阶段第139-146页
        7.2.2 受案阶段第146-154页
        7.2.3 审理阶段第154-158页
        7.2.4 结案阶段第158-162页
        7.2.5 执行阶段第162-163页
        7.2.6 审判监督阶段第163-166页
8 结语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78页
附录第178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78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第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力资本传导机制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下一篇:赫德与晚清中外约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