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钻井机械设备论文--钻头、钻具与工具论文

旋挖钻机钻杆耦合振动分析与减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6页
        1.1.1 旋挖钻机简介第11-12页
        1.1.2 钻杆结构第12-14页
        1.1.3 钻杆失效原因第14-16页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6-18页
    1.3 钻杆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第18-28页
        1.3.1 钻杆振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4页
        1.3.2 钻井液影响的钻杆振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27页
        1.3.3 钻杆减振研究现状第27-28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钻进工况时钻杆的动力学建模第30-52页
    2.1 钻进工况时钻杆耦合振动的动力学方程第30-39页
        2.1.1 基本假设第30页
        2.1.2 钻杆单元的动能第30-32页
        2.1.3 钻杆单元的势能第32-36页
        2.1.4 非保守所做的功第36-39页
    2.2 钻进工况时钻杆耦合振动的有限元模型第39-51页
        2.2.1 钻杆单元模型第39-40页
        2.2.2 钻杆单元的位移模式第40-42页
        2.2.3 钻杆单元质量矩阵的建立第42-43页
        2.2.4 钻杆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第43-45页
        2.2.5 钻杆单元阻尼矩阵的建立第45-48页
        2.2.6 钻杆单元外力矢量第48-50页
        2.2.7 钻杆单元的坐标转换第50页
        2.2.8 钻杆单元组集整体矩阵第50-51页
    2.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钻进工况时钻杆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第52-85页
    3.1 钻杆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的数值解法第52-53页
    3.2 钻进工况时钻杆耦合振动的数值仿真分析第53-83页
        3.2.1 参数设置第55-56页
        3.2.2 边界条件第56页
        3.2.3 加压力对钻杆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第56-65页
        3.2.4 扭矩对钻杆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第65-75页
        3.2.5 钻孔深度对钻杆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第75-83页
    3.3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四章 提升工况时钻杆的动力学研究第85-103页
    4.1 基本假设第85页
    4.2 提升工况时钻杆耦合振动的变形描述第85-88页
        4.2.1 钻杆单元的变形描述第85-87页
        4.2.2 钻杆单元的变形分析第87-88页
    4.3 提升工况时钻杆耦合振动的动力学方程第88-93页
        4.3.1 钻杆单元的质量矩阵第88-89页
        4.3.2 钻杆单元的刚度矩阵第89-92页
        4.3.3 钻杆单元的阻尼矩阵第92页
        4.3.4 钻杆单元的外力矢量第92-93页
    4.4 提升工况时钻杆耦合振动的数值仿真分析第93-101页
        4.4.1 参数设置第94-95页
        4.4.2 边界条件第95-96页
        4.4.3 提升力对钻杆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第96-101页
    4.5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五章 旋挖钻机钻杆减振器减振性能研究第103-122页
    5.1 钻杆减振措施第103页
    5.2 旋挖钻机钻杆减振器的结构第103-105页
    5.3 旋挖钻机钻杆减振器对轴向减振研究第105-118页
        5.3.1 减振器的参数分析第106-109页
        5.3.2 与孔底无碰撞的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第109-112页
        5.3.3 与孔底有碰撞的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第112-115页
        5.3.4 周期性轴向外力激励下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第115-118页
    5.4 旋挖钻机钻杆减振器对横向减振研究第118-120页
    5.5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六章 旋挖钻机钻杆减振试验研究第122-132页
    6.1 钻杆减振试验方案第122-124页
        6.1.1 试验系统组成第122-123页
        6.1.2 试验方案第123-124页
    6.2 钻杆减振试验研究第124-131页
        6.2.1 动力头不合流,加压油缸不加压工况第124-126页
        6.2.2 动力头不合流,加压油缸加压工况第126-128页
        6.2.3 动力头合流,加压油缸不加压工况第128-129页
        6.2.4 动力头合流,加压油缸加压工况第129-131页
    6.3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结论与展望第132-135页
    1. 结论第132-133页
    2. 创新点第133-134页
    3. 展望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1-143页
致谢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敏感功能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及磁电效应研究
下一篇:吸附分离导向的有机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气体分离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