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其他特种性质合金论文

非晶合金薄膜形变模式转变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1.1 非晶合金概念第15页
    1.2 非晶合金发展历史第15-16页
    1.3 非晶合金的结构第16-18页
    1.4 非晶合金的性能及应用第18-20页
        1.4.1 机械性能第19页
        1.4.2 软磁性能第19-20页
        1.4.3 商业应用第20页
    1.5 非晶合金变形机制第20-24页
        1.5.1 自由体积模型(Free volume)第22-23页
        1.5.2 剪切转变区模型(Shear Transformation Zone)第23-24页
        1.5.3 协作剪切模型(Cooperative Shearing Model)第24页
    1.6 非晶合金薄膜第24-32页
        1.6.1 非晶合金薄膜制备第24-26页
            1.6.1.1 磁控溅射沉积非晶合金薄膜第24-25页
            1.6.1.2 电镀非晶薄膜第25-26页
        1.6.2 非晶合金薄膜表征第26-28页
            1.6.2.1 成分测量第26页
            1.6.2.2 结构分析第26-28页
            1.6.2.3 表面结构检测第28页
        1.6.3 力学性能测量第28-32页
            1.6.3.1 压入硬度和弹性模量第29-30页
            1.6.3.2 等效屈服强度第30-31页
            1.6.3.3 金属材料的蠕变参数第31页
            1.6.3.4 薄膜结合力第31-32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2-33页
第二章 非晶合金薄膜制备及性能表征第33-52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薄膜制备第33-34页
    2.3 结构分析第34-42页
        2.3.1 薄膜性质第34-36页
        2.3.2 薄膜表面结构第36-38页
        2.3.3 薄膜生长方式第38-40页
        2.3.4 薄膜原子间距第40-42页
    2.4 基本性质第42-48页
        2.4.1 薄膜密度第42-43页
        2.4.2 热力学参数第43-45页
        2.4.3 热稳定性第45页
        2.4.4 薄膜电阻率第45-46页
        2.4.5 表面浸润性第46-48页
    2.5 力学性能第48-51页
    2.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结构弛豫对Ni-Nb薄膜变形模式的影响第52-65页
    3.1 引言第52页
    3.2 实验过程第52-53页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3-63页
        3.3.1 结构分析及铸态薄膜弯曲变形研究第53-58页
        3.3.2 退火诱导结构、力学性能和变形模式的转变第58-60页
        3.3.3 变形模式随着薄膜厚度及结构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第60-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Ni-Nb非晶薄膜的变形模式拉压不对称性研究第65-76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实验过程第65-66页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66-75页
        4.3.1 变形模式拉压不对称性第66-69页
        4.3.2 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变形模式转变的临界尺寸的影响第69-71页
        4.3.3 应力状态相关的变形模式机理第71-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温度、应变速率对非晶合金薄膜变形模式的影响第76-91页
    5.1 引言第76页
    5.2 实验过程第76-77页
    5.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77-89页
        5.3.1 铸态薄膜的结构特征第77-78页
        5.3.2 应变速率对薄膜弯曲变形后表面形貌的影响第78-80页
        5.3.3 温度对薄膜弯曲变形后表面形貌的影响第80-83页
        5.3.4 机理分析第83-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六章 电化学沉积Pd-P和Pd-Ni-P非晶薄膜塑性行为研究第91-103页
    6.1 引言第91-92页
    6.2 实验过程第92-93页
    6.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93-102页
    6.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七章 非晶合金薄膜蠕变现象及内部流变单元研究第103-122页
    7.1 引言第103-104页
    7.2 蠕变实验第104页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4-120页
        7.3.1 蠕变现象及STZ尺寸第104-114页
        7.3.2 统计方法测试STZ尺寸第114-118页
        7.3.3 STZ大小与非晶合金变形模式的关系第118-120页
    7.4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八章 结构弛豫和应变速率对Ni-Nb薄膜蠕变及“剪切转变区”STZ尺寸的影响第122-148页
    8.1 引言第122-123页
    8.2 实验过程第123页
    8.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123-136页
        8.3.1 11.1μm压头蠕变实验第123-126页
        8.3.2 3.11μm压头蠕变实验第126-127页
        8.3.3 蠕变机制第127-129页
        8.3.4 稳态蠕变计算m值及STZ体积第129-133页
        8.3.5 传统方法验证纳米压痕蠕变m值第133-135页
        8.3.6 加载速率对蠕变的影响第135-136页
    8.4 统计方法计算STZ尺寸第136-144页
        8.4.1 最大剪切应力第136-140页
        8.4.2 平均屈服强度第140-142页
        8.4.3 连续刚度法计算应变速率敏感系数m及STZ体积第142-144页
    8.5 机制分析第144-146页
    8.6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第九章 总结第148-151页
    9.1 结论第148-150页
    9.2 展望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专利第164-165页
个人简历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东南部典型农业流域土壤、水体中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调查与风险评价
下一篇:高剪切速率下高分子熔体动态流变行为的表征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