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油田V区块剩余油及精细水驱潜力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等时地层格架建立 | 第13-21页 |
1.1 区域地层格架 | 第13页 |
1.2 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13-21页 |
1.2.1 小层划分与对比原则 | 第14页 |
1.2.2 小层划分与对比思路 | 第14-21页 |
第二章 隔夹层类型及分布规律 | 第21-38页 |
2.1 隔夹层划分与识别 | 第21-25页 |
2.1.1 隔夹层划分与识别的方法步骤 | 第21-23页 |
2.1.2 隔夹层分类 | 第23-25页 |
2.2 隔夹层分布规律 | 第25-38页 |
2.2.1 隔层分布规律 | 第25-26页 |
2.2.2 夹层分布规律 | 第26-38页 |
第三章 剩余油的类型及潜力 | 第38-56页 |
3.1 剩余油富集的控制因素 | 第38-40页 |
3.1.1 地质因素 | 第38-39页 |
3.1.2 开发因素 | 第39-40页 |
3.1.3 河流-三角洲相剩余油影响因素 | 第40页 |
3.2 剩余油的主要类型及分布模式研究 | 第40-56页 |
3.2.1 剩余油的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3.2.2 剩余油的分布模式及特征 | 第41-56页 |
第四章 区块开发效果评价 | 第56-71页 |
4.1 注水状况评价与水驱效果分析 | 第56-61页 |
4.1.1 小隔层因素的影响 | 第56-57页 |
4.1.2 夹层因素的影响 | 第57-60页 |
4.1.3 沉积微相因素的影响 | 第60页 |
4.1.4 韵律因素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 砂体动用效果分析 | 第61-66页 |
4.2.1 夹层对砂体动用的影响 | 第61-64页 |
4.2.2 韵律对砂体动用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 措施效果分析评价 | 第66-71页 |
第五章 精细水驱挖潜方案 | 第71-96页 |
5.1 精细分层注水原则 | 第71-72页 |
5.1.1 细分层注水选井原则 | 第71页 |
5.1.2 层段细分原则 | 第71页 |
5.1.3 细分后层段性质确定 | 第71-72页 |
5.1.4 主力区层段部分井细分调整结果 | 第72页 |
5.2 基于隔夹层、韵律的井网调整 | 第72-74页 |
5.3 韵律、隔夹层与开发重组 | 第74-75页 |
5.4 有效注水方案及油水井措施挖潜 | 第75-96页 |
5.4.1 吉+14-09井组 | 第75-78页 |
5.4.2 吉+16-09井组 | 第78-80页 |
5.4.3 吉12-5.1井组 | 第80-83页 |
5.4.4 吉+12-09井组 | 第83-85页 |
5.4.5 吉+12-05井组 | 第85-88页 |
5.4.6 吉+14-05井组 | 第88-91页 |
5.4.7 吉+16-5井组 | 第91-94页 |
5.4.8 吉+18-5井组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详细摘要 | 第102-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