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Mo/Pt/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金属基复合材料简介第11-12页
        1.2.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定义第11页
        1.2.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第11-12页
        1.2.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性第12页
    1.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第12-14页
        1.3.1 固态复合成型技术第12-13页
        1.3.2 液态金属法第13页
        1.3.3 喷射沉积技术第13页
        1.3.4 原位自生成技术第13页
        1.3.5 表面镀覆复合技术第13-14页
    1.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第14-15页
        1.4.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反应及影响第15页
        1.4.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优化第15页
    1.5 双脉冲电镀第15-17页
        1.5.1 双脉冲电镀原理及优点第16-17页
        1.5.2 双脉冲电镀参数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第17页
    1.6 金属钼、铂的性质第17-18页
    1.7 LEO空间环境对空间飞行器的影响第18-20页
        1.7.1 空间原子氧环境对航天器表面侵蚀效应第18-19页
        1.7.2 冷黑环境与碎片/微流星环境第19-20页
    1.8 多层复合材料的电阻点焊及温度场模拟第20-22页
        1.8.1 电阻点焊简介第20-21页
        1.8.2 多层复合材料电阻点焊过程数值模拟发展历程第21-22页
        1.8.3 多层复合材料电阻点焊数值模拟存在的问题第22页
        1.8.4 Mo/Ag复合材料电阻点焊数值模拟第22页
    1.9 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2-25页
        1.9.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2-23页
        1.9.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9.3 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Mo/Pt/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第25-49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实验原料和设备第26-27页
    2.3 Mo/Pt/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7-33页
        2.3.1 Mo箔的表面处理第27-28页
        2.3.2 Mo/Pt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8-30页
        2.3.3 镀Ag层的制备第30-33页
    2.4 Mo/Pt/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显微结构表征第33-34页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3-34页
        2.4.2 能谱(EDS)分析第34页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第34页
        2.4.4 俄歇纳米扫描仪(AES)第34页
    2.5 Mo/Pt/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焊接拉伸强度测试第34-35页
        2.5.1 电阻点焊机第34页
        2.5.2 拉力拉伸试验机第34页
        2.5.3 拉伸过程第34-35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35-48页
        2.6.1 Mo/Pt/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SEM观察第35-40页
        2.6.2 Mo/Pt/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截面的分析第40-41页
        2.6.3 Mo/Pt/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及断口分析第41-43页
        2.6.4 Mo/Pt/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分析第43-48页
    2.7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Mo/Pt/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研究第49-64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实验原料和设备第49-50页
    3.3 实验方案第50-52页
        3.3.1 表面镀覆Ag第50页
        3.3.2 压延工艺第50页
        3.3.3 退火工艺第50页
        3.3.4 热震实验第50-51页
        3.3.5 Mo/Pt/Ag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测试第51-52页
    3.4 材料表征方法第52-53页
        3.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52页
        3.4.2 电阻点焊机第52页
        3.4.3 拉力拉伸试验机第52-53页
    3.5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53-62页
        3.5.1 双脉冲电镀银参数的影响第53-55页
        3.5.2 压延工艺与退火工艺的影响第55-60页
        3.5.3 热震实验结果分析第60-62页
        3.5.4 Mo/Pt/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层间界面结合强度第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Mo/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电阻点焊熔核形成热电有限元模拟第64-84页
    4.1 引言第64-65页
    4.2 有限元分析基本方程第65-67页
        4.2.1 热传导方程第65-66页
        4.2.2 电传导方程第66页
        4.2.3 热-电传导耦合方程第66-67页
    4.3 Mo/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电阻点焊模型建立第67-72页
        4.3.1 相关问题的简化与假设第67-68页
        4.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第68-71页
        4.3.3 材料的性能参数第71-72页
    4.4 Mo/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电阻点焊模拟中关键技术处理第72-74页
        4.4.1 接触电阻的处理第72-73页
        4.4.2 相变潜热的处理第73-74页
    4.5 Mo/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点焊热电耦合模拟结果与分析第74-78页
    4.6 不同焊接参数条件的计算结果与分析第78-83页
        4.6.1 不同焊接时间下的模拟结果分析第78-80页
        4.6.2 不同焊接电流下的模拟结果分析第80-81页
        4.6.3 多层复合材料中不同厚度的模拟结果分析第81-83页
    4.7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控机床热特性测试试验平台与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蜂窝材料结构的静动力学性能数值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