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气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 系统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课题开发关键技术 | 第15-24页 |
2.1 J2EE架构 | 第15页 |
2.2 STRUTS架构 | 第15-16页 |
2.3 SPRING技术 | 第16页 |
2.4 HIBERNATE技术 | 第16页 |
2.5 WEB SERVICE技术 | 第16-17页 |
2.6 XML技术 | 第17页 |
2.7 应用支撑平台SINOEP | 第17-23页 |
2.7.1 系统管理组件 | 第17-18页 |
2.7.2 统一认证授权组件 | 第18-20页 |
2.7.3 数据访问组件 | 第20页 |
2.7.4 数据交换组件 | 第20-21页 |
2.7.5 工作流系统 | 第21-22页 |
2.7.6 Word编辑器组件 | 第22页 |
2.7.7 书生电子印章系统 | 第22-2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省级气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第24-32页 |
3.1 公文管理功能 | 第24-27页 |
3.1.1 发文管理 | 第24-25页 |
3.1.2 收文管理 | 第25-27页 |
3.2 档案管理功能 | 第27页 |
3.3 信息发布功能 | 第27页 |
3.4 邮件管理功能 | 第27页 |
3.5 目标管理功能 | 第27-30页 |
3.5.1 模板管理 | 第27-28页 |
3.5.2 目标级别管理 | 第28页 |
3.5.3 权限分配 | 第28-29页 |
3.5.4 数据填报 | 第29页 |
3.5.5 数据审核 | 第29-30页 |
3.5.6 目标统计 | 第30页 |
3.6 会议室管理功能 | 第30页 |
3.7 全文检索功能 | 第30页 |
3.8 出差管理功能 | 第30页 |
3.9 督办管理功能 | 第30页 |
3.10 首页定制功能 | 第30-31页 |
3.11 个人办公功能 | 第31页 |
3.12 系统管理功能 | 第31页 |
3.1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省级气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第32-60页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2-36页 |
4.1.1 系统总体架构 | 第32-33页 |
4.1.2 系统体系结构 | 第33-34页 |
4.1.3 系统层次结构 | 第34-35页 |
4.1.4 数据库选型 | 第35页 |
4.1.5 开发工具 | 第35页 |
4.1.6 系统硬件平台 | 第35-36页 |
4.2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 第36-38页 |
4.3 数据库的设计 | 第38-52页 |
4.4 公文管理模块设计 | 第52-56页 |
4.4.1 发文管理 | 第52-54页 |
4.4.2 收文管理 | 第54-55页 |
4.4.3 收文库 | 第55-56页 |
4.4.4 发文库 | 第56页 |
4.4.5 文号管理 | 第56页 |
4.5 目标管理模块设计 | 第56-59页 |
4.5.1 模板管理 | 第57-58页 |
4.5.2 目标级别管理 | 第58页 |
4.5.3 权限分配 | 第58页 |
4.5.4 数据填报 | 第58页 |
4.5.5 数据审核 | 第58页 |
4.5.6 目标统计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省级气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 第60-113页 |
5.1 公文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60-95页 |
5.1.1 发文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60-83页 |
5.1.2 收文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83-92页 |
5.1.3 文号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92-95页 |
5.2 目标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95-108页 |
5.2.1 模板管理 | 第95-97页 |
5.2.2 目标级别管理的实现 | 第97-102页 |
5.2.3 权限分配 | 第102-103页 |
5.2.4 数据填报模块的实现 | 第103-104页 |
5.2.5 数据审核模块的实现 | 第104-107页 |
5.2.6 目标统计 | 第107-108页 |
5.3 系统测试 | 第108-112页 |
5.3.1 公文管理模块的测试 | 第108-111页 |
5.3.2 目标管理模块的测试 | 第111-11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3-115页 |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13页 |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