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 第13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海量邮件自动化分析的相关技术 | 第15-26页 |
2.1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 第15-18页 |
2.1.1 原先邮件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1.2 MIME格式的邮件 | 第16-18页 |
2.2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2.2.1 全文搜索引擎 | 第18-19页 |
2.2.2 目录索引 | 第19页 |
2.2.3 搜索引擎原理 | 第19-20页 |
2.3.net对象堆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 | 第20-23页 |
2.4 并发调用锁 | 第23-25页 |
2.4.1 数据库中的锁机制 | 第23-24页 |
2.4.2 锁的模式和兼容性 | 第24-25页 |
2.5.net平台下的ajax | 第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海量邮件自动化分析系统的设计 | 第26-57页 |
3.1 需求分析 | 第26-29页 |
3.1.1 适用范围 | 第26页 |
3.1.2 最终目标 | 第26-27页 |
3.1.3 对原始需求的分析 | 第27-29页 |
3.1.4 用例设计 | 第29页 |
3.2 系统设计 | 第29-42页 |
3.2.1 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3.2.2 设计目标 | 第30页 |
3.2.3 系统结构简介 | 第30-31页 |
3.2.4 应用层 | 第31-32页 |
3.2.5 逻辑层 | 第32-41页 |
3.2.5.1 邮件自动处理模块设计 | 第32-33页 |
3.2.5.2 入库邮件管理模块模块设计 | 第33-34页 |
3.2.5.3 工作流程管理逻辑模块设计 | 第34-35页 |
3.2.5.4 搜索逻辑子模块 | 第35页 |
3.2.5.5 自动分类逻辑子模块 | 第35-41页 |
3.2.6 数据层 | 第41-42页 |
3.3 关键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42-56页 |
3.3.1 邮件信息的抽取 | 第42-44页 |
3.3.2 线程安全的入库存储过程 | 第44-46页 |
3.3.3 多线程邮件导入的详细设计 | 第46-48页 |
3.3.4 邮件附件的处理 | 第48-49页 |
3.3.5 搜索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49-51页 |
3.3.5.1 搜索模块维护的设计 | 第49-50页 |
3.3.5.2 搜索模块使用的设计 | 第50-51页 |
3.3.6 自动化分类标记的详细设计 | 第51-54页 |
3.3.7 友好的人机交互和体验 | 第54-56页 |
3.3.7.1 延迟加载 | 第55页 |
3.3.7.2 ajax的使用 | 第55-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关键模块的实现 | 第57-79页 |
4.1 邮件元信息的快速入库的实现 | 第57-68页 |
4.1.1 邮件信息提取的实现 | 第57-59页 |
4.1.2 快速导入时产生资源回收和大对象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59-62页 |
4.1.3 邮件信息多线程快速入库的实现 | 第62-66页 |
4.1.4 附件处理面对的困难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 第66-68页 |
4.2 搜索的实现 | 第68-71页 |
4.3 自动化分类标记的实现 | 第71-74页 |
4.4 其他部分的实现 | 第74-78页 |
4.4.1 分配部分的实现 | 第74-75页 |
4.4.2 邮件审阅的实现 | 第75-77页 |
4.4.3 邮件导出的实现 | 第77-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79-88页 |
5.1 用户界面的交互效率测试 | 第79-81页 |
5.2 导入邮件效率测试 | 第81-83页 |
5.3 搜索效率的测试 | 第83-84页 |
5.4 自动化分类功能的测试 | 第84-87页 |
5.4.1 准确性测试分析 | 第85页 |
5.4.2 工作效率测试 | 第85-87页 |
5.5 本系统带来的工作效率的提升 | 第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总结 | 第88页 |
6.2 展望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