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细颗粒物的特征和危害 | 第10-11页 |
·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 第11-12页 |
·应用蒸汽相变原理促进细颗粒凝结长大并脱除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应用蒸汽相变技术促进细颗粒脱除的原理 | 第12页 |
·应用蒸汽相变技术促进细颗粒脱除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蒸汽相变促进W FGD 系统脱除PM2.5 的协同作用分析 | 第15-17页 |
·蒸汽相变协同湿法脱硫系统脱除PM 2.5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19-32页 |
·引言 | 第19页 |
·蒸汽相变实验系统 | 第19-26页 |
·燃煤烟气细颗粒发生系统 | 第19-21页 |
·蒸汽添加系统 | 第21-22页 |
·颗粒脱除系统 | 第22-25页 |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 | 第25-26页 |
·引风机 | 第26页 |
·采样与测试系统 | 第26-30页 |
·颗粒物浓度及粒径测试系统 | 第26-28页 |
·温湿度测试系统 | 第28-29页 |
·SO_2 分析仪 | 第29-30页 |
·实验物料 | 第30-31页 |
·实验用煤 | 第30-31页 |
·实验用脱硫剂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湿法脱硫净化烟气温湿度特性 | 第32-45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脱硫操作条件对湿法净烟气温湿度的影响规律 | 第33-37页 |
·液气比的影响 | 第33-35页 |
·浆液温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脱硫塔进口烟温的影响 | 第36-37页 |
·脱硫净烟气理想加湿混合计算 | 第37-43页 |
·模型假设 | 第37页 |
·工质热物性计算 | 第37-39页 |
·混合过程计算求解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蒸汽相变促进湿法净化烟气中细颗粒物脱除的性能 | 第45-59页 |
·引言 | 第45页 |
·湿法脱硫净化烟气中应用蒸汽相变促进细颗粒物脱除的机理 | 第45-47页 |
·相变室中应用蒸汽相变原理促进细颗粒脱除 | 第47-55页 |
·细颗粒物脱除效率 | 第47-48页 |
·添加蒸汽对细颗粒分级脱除效率 | 第48页 |
·液气比对细颗粒总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蒸汽添加量对细颗粒总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浆液温度对细颗粒脱总除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相变室壁面材料对细颗粒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除雾器喷水冲洗对细颗粒脱除的促进作用 | 第52-53页 |
·除雾器对细颗粒的脱除性能 | 第53-55页 |
·脱硫净烟气特性对细颗粒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55-58页 |
·绝对湿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脱硫净烟气温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蒸汽品质及添加方式对蒸汽相变效果影响的分析 | 第59-67页 |
·引言 | 第59页 |
·蒸汽品质的影响 | 第59-60页 |
·蒸汽添加方式的影响 | 第60-64页 |
·喷管添加方式 | 第60-63页 |
·节流添加方式 | 第63-64页 |
·场协同理论与相变室结构设计 | 第64-65页 |
·本章小节 | 第65-67页 |
总结与建议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研究课题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