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效益监测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1 研究现状 | 第15-28页 |
1.1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 第15-16页 |
1.2 喀斯特石漠化环境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 第16-18页 |
1.3 研究进展与展望 | 第18-28页 |
1.3.1 文献获取与论证 | 第18-20页 |
1.3.2 研究阶段划分 | 第20-21页 |
1.3.3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 第21-26页 |
1.3.4 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 第26-28页 |
2 研究设计 | 第28-42页 |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8-29页 |
2.1.1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2.1.2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2.1.3 研究特点、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 第28-29页 |
2.2 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29-34页 |
2.2.1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2.2.3 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与评价方法 | 第31页 |
2.2.4 水土保持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的指标 | 第31-34页 |
2.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第34-39页 |
2.3.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 第34页 |
2.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 第34-39页 |
2.4 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 第39-42页 |
3 监测与实验 | 第42-48页 |
3.1 样地选取与监测 | 第42-46页 |
3.2 样品采集与样品处理 | 第46页 |
3.3 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 | 第46-47页 |
3.4 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8-61页 |
4.1 水土流失监测分析 | 第48-50页 |
4.1.1 毕节撒拉溪朝营小流域 | 第48页 |
4.1.2 贞丰-关岭花江顶坛小流域 | 第48-50页 |
4.2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监测分析 | 第50-54页 |
4.2.1 毕节撒拉溪朝营小流域 | 第50-53页 |
4.2.2 贞丰-关岭花江顶坛小流域 | 第53-54页 |
4.3 植被恢复情况监测分析 | 第54-56页 |
4.3.1 毕节撒拉溪朝营小流域 | 第54-55页 |
4.3.2 贞丰-关岭花江顶坛小流域 | 第55-56页 |
4.4 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监测分析 | 第56-58页 |
4.4.1 毕节撒拉溪朝营小流域 | 第56-57页 |
4.4.2 贞丰-关岭花江顶坛小流域 | 第57-58页 |
4.5 水土保持效益监测评价的对比分析 | 第58-61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61-63页 |
5.1 毕节撒拉溪朝营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效益 | 第61页 |
5.2 关岭-贞丰花江顶坛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效益 | 第61-62页 |
5.3 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的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69-70页 |